自古以來,長期乃至永久在位都是世界上所有政權夢寐以求的事情??上?,事與愿違,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戲劇故事在歷史舞臺上一次又一次上演著。唯一的例外,就是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政權究竟在位了多久并沒有一個定論。按日本人自己的說法,天皇“萬世一系”,從公元前660年的神武天皇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在位2600多年了。這當然是嚴重不靠譜的,因為日本的前9位天皇在歷史上都沒有任何詳細記錄。不過,即使是擠掉了日本人自吹自擂的這些水分,日本天皇政權在位時間之長也是令人咂舌的。從首位在考古學上可考證的崇神天皇算起,日本天皇在位有2100多年。哪怕是退一萬步,從公元6世紀大和國征服本州島和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qū)算起,日本天皇也在位了1400多年。而且所有天皇都來自同一家族,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王朝更迭。這些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那么日本天皇究竟為什么能長期在位呢?是因為他們執(zhí)政能力建設做得特別好,對國家的控制力特別強嗎?答案恰恰相反。事實上,日本天皇長期在位的秘訣正在于他們早早地失去了國家的行政權。從公元10世紀開始一直到近代,日本經歷了攝關政治、源平相爭、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時代、江戶幕府,在這千年的時間里,天皇權力幾乎一直是被架空著的。日本政府的行政權從外戚的五攝家傳到大貴族源氏和平氏,再傳到武士政權的北條氏、足利氏、織田氏、豐臣氏、德川氏,總之一直都不在天皇手中。
眾所周知,日本民族從來不以好讓不爭、和平溫順聞名,從元弘之亂鐮倉幕府執(zhí)政北條氏兵敗集體自殺,到大坂夏之陣豐臣氏被德川家康滅門,在日本行政權更迭過程中發(fā)生的血雨腥風絕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遜色。然而,由于日本天皇并不控制行政權,所以也就沒有成為行政權挑戰(zhàn)者的靶子。天皇們不但可以置身于行政權更迭的刀光劍影之外,反而可以從中獲利——因為新的執(zhí)政者在挑戰(zhàn)成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朝覲天皇,獻上貢禮,以爭取天皇對其合法性的承認。因此,說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改朝換代其實不完全準確,更科學的說法應該是,日本歷史上發(fā)生過很多次行政權的更迭,只是每一個政權都繼續(xù)承認日本天皇的地位,這才造就了日本天皇家族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
這樣一個結論乍一聽好像有點黑色幽默,但仔細一想?yún)s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最容易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而被人們所覬覦的,其實并不是君主權,而是行政權(這里的行政權是與君主權相對應的,也包括了現(xiàn)代意義的立法權與司法權)。古今中外的傳統(tǒng)君主制政權之所以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就是因為這些君主們死死抱住行政權不放。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最后才落得個玉石俱焚的下場。
其實,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君主都已經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君主立憲制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辦法——行政權交給民選政府,君主們作為國家元首退居幕后,他們也像日本天皇一樣進入了長期穩(wěn)定的狀態(tài)。只不過這些立憲制君主想明白這個問題的時間都比日本天皇晚(且不論日本天皇是主動想明白的還是被動想明白的),所以他們連續(xù)在位的時間沒有日本天皇長而已。日本雖然到明治維新才正式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此前的日本天皇制其實在君主權與行政權分離的這一核心問題上與君主立憲早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天皇的權力不是通過憲法來約束,而是通過太政大臣、關白和幕府大將軍們對行政權的實際控制來實現(xiàn);行政者的更迭不是通過民主選舉進行,而是通過家族繼承和暴力戰(zhàn)爭來完成而已。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在位”有意義嗎?不就是當個木偶人,一代代混吃等死?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事實上,日本的天皇們雖然并沒有實際掌握行政權,但其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卻絕不可以忽視。日本天皇是日本神道教的最高領袖,在意識形態(tài)上對日本社會有著重大影響。從貧農出身成為日本統(tǒng)治者的豐臣秀吉何等梟雄,對天皇也不得不畢恭畢敬,還曾經試圖把自己說成天皇的私生子。即使是天皇已經走下神壇的今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也還在喊天皇萬歲嗎?有的時候,天皇也可能利用其精神領袖的地位,走上前臺。明治維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垂拱了千年的天皇突然站起來,利用自己的影響,領導國家開始近代化進程。當然,日本天皇對社會的影響有好(明治維新)有壞(對外侵略),富有爭議,但這種影響存在本身卻是不可否認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日本天皇制可以說是君主立憲政體的一種雛形。雖然遠不如現(xiàn)代君主立憲制先進,但這種君主權與行政權分離的制度雛形對于延長君主制壽命的作用已經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日本天皇制告訴人們,任何一個政權在權力的范圍和政權的壽命之間都必須做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