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國家能否實現互聯網治理的安全,決定著其社會治理能否安全,也決定著整個國家安全的指數與程度。從新國家安全的視角出發(fā),要保障和提升現時代的國家安全,有必要深入理解互聯網治理的新特征,把握現時代互聯網治理的能力需求,推動互聯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關鍵詞】互聯網治理 國家安全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當今時代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和載體的信息化時代,伴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由網絡技術和網絡關系引發(fā)的國家安全問題已經大大彰顯。在這樣的時代中,互聯網就是生活,互聯網就是交往,互聯網交往的泛在性及跨界性決定了互聯網安全的嚴峻性。與過去相比,包含互聯網安全在內的新安全問題已經大尺度地更新了傳統(tǒng)意義上國家安全的內容和邊界。
互聯網治理與社會治理的不同之處
互聯網治理是適應互聯網飛速發(fā)展的新形勢而出現的社會治理的新類型,也是國家治理和國家安全的新內容。由于互聯網包含著無限容量的信息、知識、技術和安全要素,也具有難以估測的發(fā)展?jié)撃?,因此當今時代的互聯網治理就顯得異常復雜。這種復雜性的根源,在于互聯網治理是新生事物,從治理特征上已經呈現出了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社會治理的特征。
其一,互聯網治理預示著傳統(tǒng)社會的“禮”治向網絡社會“理”治的轉型。中國傳統(tǒng)社會治理中包含了多元治理要素,也隨著社會變遷出現過不盡相同的治理方略,然而貫穿中國傳統(tǒng)社會長期發(fā)展歷程的一種類型性的治理模式就是“禮”治,即以禮治理天下。這里的“禮”代表了一種由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土地分封私有制、宗法制度等結合而成的秩序化治理,其基本特征就是靠禮樂教化形成固有秩序。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生的巨變已經孕育了人們的平等、自由、民主、競爭等充滿現代性的思想觀念,互聯網世界的擴大化和平面化又大大毀傷了傳統(tǒng)的社會等級觀念和固有秩序,提升了人們依靠理性來建構新交往關系、實現平等交往的意愿?;ヂ摼W的世界盡管同樣需要制度和秩序,需要管理和權威,但它所需要的制度和秩序、管理和權威已儼然不同于傳統(tǒng)社會的同類范疇了。在互聯網治理中,人們愿意服膺的是基于現代理性的“道”而非基于傳統(tǒng)習俗的“禮”。換言之,互聯網治理需要的是現代理性治理,將實現的是從傳統(tǒng)社會的禮治向網絡社會理治的轉型。
其二,互聯網治理包含著從單向治理向多維治理的轉型。從特征上說,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治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單極化治理模式。在皇權作為最高統(tǒng)治權和統(tǒng)治極的封建社會中,社會的管理盡管有多種形式,但其基本的治理指向卻是以上馭下,上級相對于下級擁有至高的裁決權和管理權,在治理權限上具有不可違逆的單向性,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垂直性。當今時代,互聯網的出現儼然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社會空間,在此空間中真實感逐漸被虛擬化,方向感逐漸被多端化,從而形成了一個扁平而多維的治理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網絡治理乃至社會治理都不再僅僅限于過去由上而下的單向治理,而是包含了上下交互、左右相關、內外聯通的多元治理關系,形成了以多維治理為特征的扁平化的復合治理結構??梢哉f,在互聯網為載體的信息世界中,一元獨裁的傳統(tǒng)治理模式已經不再是主流,多元并生的現代治理模式正在形成。
其三,互聯網治理意味著劃域治理向跨域治理的轉型。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治理采取的是界定不同領域進而調整適當措施的劃域治理,不同的社會生活領域需要不同的治理策略,也有不同的治理側重點和效用性。以東漢思想家荀悅所提供的社會治理策略為例,他曾在《申鑒》中就東漢封建社會治理的思路和目標關系進行過闡述,提出“興農桑以養(yǎng)其性,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tǒng)其法”的說法,這里就體現了明顯的劃域治理的觀念。就其本質而言,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化并不單純是一種技術性的科技革命,它所引發(fā)的深層次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深度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革,是社會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更新。在互聯網,特別是“互聯網+”的世界中,傳統(tǒng)社會生活和生產的領域可以因為信息流動和生產要素流動而發(fā)生“疆界革命”,從而使得原本清晰和固定的治理領域的邊界模糊化,出現跨越既定治理領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這樣一來,互聯網治理就會呈現為交叉性的跨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