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保障: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wěn)定的治理方式,也是國家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回望過去五年,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zhàn)略抉擇指引下,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法治建設取得矚目成就。然而,當代中國正處在一個社會深刻轉型和變革的歷史過程中,利益關系格局重新調整,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錯綜復雜,全面依法治國的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有待加強。
因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tǒng)一領導。一方面,這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客觀需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有利于提高黨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另一方面,這是新時期深入推進依法治國實踐的客觀需要。全面依法治國的立足點在于“全面”,即在黨中央的集中領導下,從最高層統(tǒng)一整合資源配置,沖破各種利益藩籬的羈絆,切實落實各項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并更好地協(xié)調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各項工作,充分調動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推動法治建設,形成良性的、整體的法治建設格局。
指引實踐:切實將全面依法治國落到實處
基于對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的認識,以及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的目標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這一全新命題。“深化”意味著對既有法治建設成果的傳承,在開拓創(chuàng)新中不斷引領全面依法治國開創(chuàng)新局面;“實踐”的要旨是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社會治理和生活中真正得到貫徹實施,通過能動性活動切實彰顯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切實構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這一新論斷,以深化實踐的戰(zhàn)略定力,為法治建設進程中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提出了可行性解決方案,將進一步形塑當代中國國家與社會生活的基本面貌,引領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邁入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
第一,進一步推進憲法實施與監(jiān)督,維護憲法權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切實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包括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jiān)督機制和程序,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設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等。然而,憲法始終缺乏強有力的“牙齒”,即一旦出現(xiàn)違憲行為時,如何予以及時糾正,以確保憲法全面、有效實施的問題?,F(xiàn)行憲法雖然規(guī)定了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主體的憲法監(jiān)督制度,從理論上可以對相關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等予以審查,但這一制度設計未能有效發(fā)揮其“合憲性審查”的否定性功能。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雖然現(xiàn)階段合憲性審查工作的機構配置、審查對象、工作機制與流程等尚待進一步探討,但“合憲性審查工作”的提出,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指明發(fā)展方向,有利于推動憲法規(guī)定的各項要求真正成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底線與紅線。
第二,進一步推進立法工作,以良法促進發(fā)展、保障善治。“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形成完備且良善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這是對新時期立法工作的總體要求。其中,“依法立法”首次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并列為立法工作原則,是新時期指引立法工作邁向深入的重大亮點。依法立法要求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基礎上強化法制統(tǒng)一,嚴格遵循《立法法》規(guī)定的原則、權限、程序,規(guī)范立法行為,提高立法質量,最終實現(xiàn)通過良法促進發(fā)展、保障善治,為治國理政方略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善的制度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