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综合夜夜黑人鲁色,超91在线,久久夜视频,91av免费在线观看,在线视频二区,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chuàng) > 正文

如何看待國際社會加在中國身上的“領導者”光環(huán)

核心提示: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必須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既要看到我國發(fā)展對世界的要求,也不能無視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期待。這意味著,中國會順應世界大勢,立足本國國情、文化和目標,不充當世界領導,但會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摘要】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必須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既要看到我國發(fā)展對世界的要求,也不能無視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期待。這意味著,中國會順應世界大勢,立足本國國情、文化和目標,不充當世界領導,但會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關鍵詞】全球化 全球治理 國家實力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國際輿論關于中國的話題一直很多,諸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機遇論”“中國責任論”等輪番登場,并且已經變換了多種版本。2017年年初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奉行“美國優(yōu)先”“美國至上”及右翼民粹主義、經濟保護主義等政策,頒布破壞自由貿易和限制移民的法令,宣布退出《巴黎協(xié)定》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的單邊行動,再次將國際社會的目光集聚到中國。目前,國內外流行一種觀點:美國將要退出“世界領導者”的席位,中國將填補“權力真空”成為新的“世界領導者”,中國應該抓住這一戰(zhàn)略機遇期,快速走向世界權力中心。甚至國外一些學者已經著書立論,如加拿大知名國際關系教授阿米塔·阿查亞就曾指出“美國世界秩序的終結”,《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著書《東方化:亞洲的崛起和美國的衰落,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到以后》,表明對中國發(fā)展前景看好。那么,如何看待國際社會加在中國身上的“領導者”光環(huán)?是欣然接受還是理性認知,是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全球化深入發(fā)展要求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經濟全球化起因于資本的逐利和全球擴張,地理大發(fā)現和海外擴張孕育了經濟全球化的萌芽,從地理大發(fā)現到全球化格局初成,到英國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的形成,再到信息革命和世界一體化程度加深,無不是資本到處落戶、四處安家、生產不斷擴大的結果。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配置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大大提高了各國尤其是大國之間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度,使得國家之間的利益相互交織,形成“和則兩利、斗則兩傷”的非零和關系。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出現匈牙利經濟史學家卡爾·波蘭尼所說的“鐘擺效應”,即市場沒有中庸之道,只有各走極端。反全球化、逆全球化興起,西方許多國家質疑全球化道路,美國不再高擎貿易自由化的大旗,出現“內顧型發(fā)展”趨勢。這一方面是由于經濟全球化在擴大世界市場、促進經濟增長和科技文明進步的同時,缺乏對資本的有效管控,導致出現發(fā)達國家內部貧富差距拉大、中產階級地位下降以及世界范圍內經濟發(fā)展與財富分配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國家依然深陷2008年金融危機的囹圄,經濟處于下行期時,“蛋糕”不容易做大,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美國出現的資本和產業(yè)回流的“再工業(yè)化”趨勢,根本原因在于國內資本的外擴力不從心和美國經濟結構再平衡的未完成,而這也是特朗普推行“美國優(yōu)先”戰(zhàn)略受國內民眾支持的原因所在。

政治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自由主義旗號下,強行向西亞、中東、北非等地區(qū)的目標國家輸出帶有政治意圖的“普世價值”,企圖讓非西方國家走西方所謂的“民主化”道路,將非西方國家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實現“全球西方化”,結果導致這些國家政權更迭、戰(zhàn)亂不止、難民如潮、經濟發(fā)展不可持續(xù)、社會動蕩不安。正如馬克思所說,這些被殖民的國家“失掉了他們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這就使他們現在所遭受的災難具有一種特殊的悲慘色彩”。更為吊詭的是,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品嘗到強勢輸出價值觀和民主制度模式的“惡果”,難民潮就是其一。這種改造者和被改造者都付出代價的局面恰恰證明了全球化條件下各國利益的相互交織和相互依存。

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帶來的世界經濟利益的非零和關系、非西方國家的快速興起、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民族主權國家權力的“銷蝕”以及全球性問題的全球共治,正在重構國際秩序。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帶來的國際秩序、國際格局變化,從根本上要求全球治理體系的大變革。過去由大國主導的治理模式已經不適應全球化的時代潮流,國際關系民主化是全球治理體系的發(fā)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各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只能由本國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這是處理國際事務的民主原則,國際社會應該共同遵守。”“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是落后于時代的,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guī)則、追求國際正義成為多數國家的共識。

中國客觀上是否即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2015年美國獨立性的民間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曾做過一項全球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40個國家中,27個國家的大部分民眾認為中國即將甚至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頭力量。認為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觀點,主要基于中國國家實力的上升,以及由此帶來的“世界權力大轉移”和美國國際地位的相對下降。

目前,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權重排名從世界第六位躍居至第三位。針對這種東升西降的發(fā)展態(tài)勢,許多學者認為美國實力正在下滑,并將被中國經濟超越。在2001到2011這十年中,中國先后在進出口貿易總值、制造業(yè)產值以及外商直接投資(FDI)等各項關鍵經濟指標上,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些現象意味著,進入21世紀,中國正在以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趕超美國。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利特認為,美國在“全球實力”中所占的份額,不論以何種方式衡量,都處于下滑狀態(tài);中國國家經濟實力的相對提升,使美國難以發(fā)揮其影響力。

具體何時中國經濟將超過美國經濟,歧見紛呈。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預測到2027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并預計2050年美國經濟實力至少比中國弱10%左右;渣打銀行2010年11月預測,到2020年,中國經濟規(guī)模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據《經濟學人》估測,到2019年,中國將取代美國執(zhí)世界經濟之牛耳。按照這些預測,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濟量化指標的確在縮小。問題是,中美兩國經濟量化指標的縮小,只是說明美國經濟的相對衰落,并不決定未來的美國必定繼續(xù)衰落下去。我國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王緝思教授認為,美國的衰落或國際地位的下降就只是相對的、橫向比較的結論。未來美國的實力還將繼續(xù)增長,并在20—30年內繼續(xù)保持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

不管外界如何評價中國實力,如何預測中國將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我們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的成就確實令世界矚目。2008年爆發(fā)的金融危機,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深受危機影響,對比之下,中國經濟發(fā)展勢頭良好,受危機影響較小,成為穩(wěn)定世界經濟的“壓艙石”。這種背景下,中國與美國的各項經濟量化指標確實在縮小差距,或許在較短的時間內,中國經濟總量等量化指標能夠接近美國,但是經濟領域量化指標的差距縮小,并不意味著中國就會代替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比較兩國的經濟實力,不僅要看經濟總量(即GDP)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經濟總量的構成。美國的GDP主要是由信息產業(yè)、航空航天航海產業(yè)、大型機械制造業(yè)、生物產業(yè)和現代農業(yè)等科技含量高的產業(yè)構成,而中國現在的GDP主要由房地產、紡織業(yè)、玩具制造業(yè)、煙酒等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yè)構成。經濟領域量化指標的差距縮小并不必然意味著軍事、軟實力、國際影響力等其他方面實力的差距縮小,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指標具有多重性,不能以經濟因素代替其他因素。中美經濟實力差距的縮小只能證明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衰落,無法預測美國經濟實力的未來發(fā)展趨勢,美國未來發(fā)展趨勢主要取決于國內因素而不是外部環(huán)境。在看到中國經濟發(fā)展成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未來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還面臨許多挑戰(zhàn),中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經濟發(fā)展面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增強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新動力、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調整任務,面臨資源能源短缺、產業(yè)結構升級、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治理等發(fā)展瓶頸制約,并且這些挑戰(zhàn)并非全部在預料之中和可控范圍之內。如此情況下,預測中國定將取代美國唯一超級大國地位至少是不謹慎、欠斟酌的結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基于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中國最根本、最優(yōu)先的任務是要埋頭苦干、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強大起來的中國意欲何為?這是國際社會格外關注的問題,種種猜測種種輿論圍繞這個問題產生。不管是發(fā)展中國家善意的期盼,希望強大起來的中國能夠充當“領頭羊”;還是西方發(fā)達國家有意的歪曲和無意的誤解,憂懼強大起來的中國顛覆現有國際秩序而另起爐灶,其實都不符合中國的發(fā)展目標。鴉片戰(zhàn)爭以來,自信、不屈的中國人民不斷抗爭,尋求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盡管中國每個歷史階段的具體發(fā)展目標都有所不同,但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合理方向發(fā)展,符合世界各國的普遍要求。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必須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既要看到我國發(fā)展對世界的要求,也不能無視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期待。這意味著,中國會順應世界大勢,立足本國國情、文化和目標,不充當世界領導,但會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第一,積極倡導國際各作,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主義。中國力圖通過積極發(fā)展與不同大國和集團之間的關系,實現各主要大國和集團之間力量上的大致均衡,牽制單極化傾向的發(fā)展。比如,中國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之間的會晤和聯系頻繁,通過各種峰會的召開,中國與一些大國之間建立了戰(zhàn)略伙伴關系,以實現中國與世界大國及大國集團之間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借重、既有摩擦又有協(xié)調的新局面。通過在多元國際社會中逐步建立起比較穩(wěn)固的大國戰(zhàn)略關系,推進世界多極化發(fā)展,使中國處于一種比較安全和有利的地位,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

第二,在堅持和遵循國際公認的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促進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建立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目標,也是實現共商共治的必由之路。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也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維護者和改革者。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推動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世界各國平等地參加與國家利益相關的國際會議、國際組織和多邊公約,能夠保證發(fā)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化規(guī)則制定時,其利益和意見能夠得到充分尊重,有助于改善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不平等地位,從根本上改善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

第三,營造共商共治的文化氛圍。全球化深入發(fā)展要求全球治理體制的重大變革,共商規(guī)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zhàn)是全球治理變革的基本要求。全球治理體制的完善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除了推進世界多極化,為完善全球治理體制提供政治保障,積極推進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的改革,還需要在文化輿論層面加強宣傳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借助聯合國、G20峰會等重要國際舞臺,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在政治和安全領域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的新安全觀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亞洲安全觀;在經濟領域倡導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觀;在文化領域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和各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以及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模式的自由,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尋求實現共贏發(fā)展和利益共享。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黃平:《國際格局演變啟示當代中國》,《參考消息》,2017年3月24日。

②王緝思:《中國的國際定位問題與“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的戰(zhàn)略思想》,《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第2期。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溫祖俊]
標簽: 領導者   光環(huán)   中國   社會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