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综合夜夜黑人鲁色,超91在线,久久夜视频,91av免费在线观看,在线视频二区,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成果首發(fā) > 正文

中美關系再出發(fā):新的思考與展望

【摘要】中美建交40年以來,中美關系每個階段都在新的層次上取得階段性進展。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fā)展表明中美關系具有重要性、戰(zhàn)略性和全局性,其重要性已經超越兩國的范圍,顯示出時代特征和全球意義;同時,兩國關系也具有困難性、復雜性和反復性,因此呈現(xiàn)出曲折起伏的發(fā)展軌跡。如今,兩國關系再次走到十字路口,沿著合作共贏的正道再出發(fā)才是正確的選擇。

【關鍵詞】改革開放  中美建交  40周年  合作共贏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4.007

 

歷史角度:兩個40周年

2018年迎來了兩個40周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和中美建交40周年。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40年來,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轉變,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作為中國人,我們?yōu)楦母镩_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無比自豪!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前五天,即12月13日,會期長達30多天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在閉幕式上,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總結報告,他說:“這次會議開了一個多月了,就要結束了。中央提出了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到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上來的根本指導方針,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在黨的歷史上有重大意義。”[1]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充分準備,鄧小平的這篇講話成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閉幕,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標志改革開放的啟動。在這兩次重要會議中間的12月15日,另一件重要事件發(fā)生:中美發(fā)表建交公報,宣布自1979年元旦起中美兩國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2月21日~28日,尼克松總統(tǒng)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訪問中國,中美經過近7年的努力終于完成了關系正?;那蹥v程,實現(xiàn)正式建交。這一重大事件,標志著中美關系進入新的階段。

40年前改變中國、改變中美關系、改變世界格局的這兩大事件就發(fā)生在五天之內,這難道僅僅是一個歷史巧合和偶然嗎?事實證明,中國改革開放和中美正式建交這兩個重大事件幾乎同時發(fā)生是一個強烈的歷史必然,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在鄧小平的戰(zhàn)略思路和部署中,中國要開始改革開放就需要一個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外部條件和國際環(huán)境??梢哉f,中美和解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前提,中美建交為改革開放的啟動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從一開始,中美關系和改革開放就是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的。

40年來,改革開放和中美關系相伴而生,同步互動。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巨變,中美關系也取得歷史性進展。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中美建交后最早一批赴美留學的訪問學者,筆者經歷了中美關系近40年來的發(fā)展和變化。1980年筆者去哈佛大學作博士后研究時,中美之間沒有飛越太平洋的航線和航班,如今有60多條國際航線連結太平洋兩岸,每周有500多趟航班飛越太平洋,每天有5.3萬人往返中美之間。當時,中美雙邊貿易總額為24.5億美元,2017年達到近7000億美元。當時兩國之間沒有戰(zhàn)略對話,到2017年已建立起104個戰(zhàn)略對話機制,涵蓋了中美關系的不同層次和領域。當時中國在美國的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僅幾千人,到2017年底,已有42.7萬人,其中留學生36.4萬人。中美兩國已建立了40多對友好省州和200多對友好城市。40年來,中美之間形成了“高層保持密切接觸,外交保持戰(zhàn)略對話,合作保持良好勢頭,民間保持頻繁往來”的基本格局。人們深知,中美關系發(fā)展到今天來之不易。

經過40年的發(fā)展,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qū),面臨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特別是結構性矛盾,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去杠桿、去產能,把改革推向深入。中美關系也是如此,經過40年的發(fā)展,也進入深水區(qū),最大的挑戰(zhàn)是如何克服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的結構性矛盾,去誤判、去猜疑、去沖突,使中美關系保持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

難忘的40年過去了。中國改革開放在40年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再出發(fā),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中美關系也要在40年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上再出發(fā),在曲折中前行。

現(xiàn)實角度:面臨重要選擇

40年來的發(fā)展表明中美關系具有重要性、戰(zhàn)略性和全局性,其重要性已經超越兩國的范圍,顯示出時代特征和全球意義。“歸根到底中美關系是要好起來才行,這是世界和平和穩(wěn)定的需要。”[2]但是,中美關系也具有困難性、復雜性和反復性,使得兩國關系呈現(xiàn)出曲折起伏的發(fā)展軌跡。兩國關系越發(fā)展越困難,越成熟越復雜。發(fā)展與困難相伴,成熟與復雜并存。中美關系在日趨成熟、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也變得日趨復雜和曲折困難。中美關系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前“三性”是矛盾統(tǒng)一體的主要方面,構成關系的主體。中美建交40年,總體穩(wěn)定,主體合作,基礎脆弱,發(fā)展起伏。這是對中美關系的一個總體評價。

中美建交以來大致經過四個階段的發(fā)展。

初步發(fā)展(1979年~1988年)。這個階段是中美關系初步發(fā)展的10年。1979年兩國建交后開局良好,鄧小平于1979年1月28日~2月4日訪美,在美國掀起了“鄧旋風”,打開了兩國關系的最初合作局面,為日后中美關系打下了基礎。

困難危機(1989年~1999年)。這是中美關系經歷大起大落的10年。1989年,兩國關系急轉直下,遇到建交后最嚴峻的考驗,從初步發(fā)展10年的高潮跌至困難的低谷和破裂的邊緣。差不多四年時間里,兩國政府的聯(lián)系幾乎中斷,民間的往來幾乎停頓。直到1993年底的西雅圖APEC會議期間,江澤民和克林頓會晤,兩國關系才有所緩解,雙方同意把人權問題和中國最惠國待遇問題脫鉤,中方也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使兩國關系得以恢復。當時,江澤民主席順勢提出訪美的計劃,但是,美國的親臺勢力和臺灣的臺獨勢力策劃了李登輝訪美。1995年5月克林頓總統(tǒng)自食其言,從不給李登輝簽證到給簽證,嚴重違背了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基本原則和準則。李登輝6月訪美,導致又一次臺灣危機,剛恢復過來的中美關系又遭遇波折。1996年,在克林頓作出“三不”承諾(不支持臺獨,不支持任何“一中一臺”、“兩個中國”的意圖,不支持臺灣加入聯(lián)合國)后,中美關系開始出現(xiàn)積極改善的跡象。江澤民認為,中美關系的氣氛明顯改善,合作的條件日益增多,可以考慮去美訪問。在11月馬尼拉APEC會議期間,兩國領導人商定,分別于1997年和1998年進行互訪。之后兩國元首互訪成功給中美關系的恢復發(fā)展帶來了一個小高潮。然而,好景不長,1999年5月,由炸館事件引發(fā)的危機再一次沖擊中美關系。中國爆發(fā)了全國性聲討美國炸館暴行和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示威游行。面臨這場突發(fā)危機,中方以“斗而不破,登高望遠”的方針堅定沉著處置,終于使中美關系再次逢兇化吉,化險為夷,以重新恢復穩(wěn)定的姿態(tài)進入21世紀。

平穩(wěn)發(fā)展(2000年~2009年)。中美關系迎著新世紀的曙光,跨入了21世紀。這一階段雖受到2001年的撞機事件、“9·11”事件以及臺灣和西藏問題的干擾,但總的來說,中美關系發(fā)展比較平穩(wěn),沒有出現(xiàn)上世紀90年代那樣大起大落的局面。新世紀開局的10年,中美關系情況良好。

波折起伏(2010年至今)。這一階段的中美關系雖然沒有發(fā)生類似上世紀90年代那樣的重大事件,但這10年絕對是不平穩(wěn)的。不平穩(wěn)到什么程度?波折起伏,有時甚至顛簸動蕩。這10年基本上是奧巴馬執(zhí)政的8年和特朗普上臺后的2年。奧巴馬政府對華姿態(tài)是“高開低走”,到奧巴馬的第二任期,除了臺灣問題(售臺武器)和西藏問題(接見達賴)之外,美方還向中國打起了三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即貿易戰(zhàn)、金融戰(zhàn)和信息戰(zhàn)。到特朗普政府,中美關系則是“低開高走下跌”,一開始關系比較緊張,特朗普甚至觸及“一中”底線。2017年,從4月份習特海湖莊園會晤到11月特朗普訪華,兩國關系出現(xiàn)積極的態(tài)勢。正當人們希望看到中美關系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發(fā)展時,一股逆流在美國出現(xiàn),企圖把中美關系向后推。2017年12月18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表《美國國家戰(zhàn)略報告》,向中國發(fā)難,掀起新一輪對中國的指責和攻擊。接著,國防部、國務院、財政部和貿易代表處先后發(fā)表了《美國防務戰(zhàn)略報告》《核態(tài)勢評估報告》和《中美貿易評估報告》(即“301”報告);特朗普發(fā)表2018國情咨文;美國國會跟進通過三個提案,即《2018年國防授權法》《臺灣旅行法》《2019年國防授權法》,均獲特朗普總統(tǒng)簽署批準。這些報告、文件和法案提出:中國成了美國的主要威脅,中國是個修正主義國家,中國對美國進行經濟侵略,中國影響力(“銳實力”)滲透到美國社會等。美國對中國這樣突發(fā)地、密集地指責和攻擊,自建交以來實為少見。近年來,美國對華班子幾經調整,基本上換上了清一色強硬派,主張對華打貿易戰(zhàn)、遏制中國崛起、規(guī)制中國行為等,一步一步把本來較為穩(wěn)定的兩國關系推到沖突對抗的危險邊緣。這一轉變的主要表現(xiàn)是:(1)至2018年11月,中美貿易戰(zhàn)逐步升級,美方發(fā)起的關稅之爭從500億美元打到2000億美元。(2)臺灣問題嚴重倒退,上述三個法案揚言美國軍艦到臺灣高雄、美臺舉行聯(lián)合軍事演習、美臺官員更頻繁互訪、繼續(xù)出售武器(已批準14.5億美元加3.3億美元兩批武器出售計劃)等,明目張膽地違背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基本原則和準則,使臺灣問題再次出現(xiàn)險情。(3)美國對中國的認知全面惡化。本世紀初“9·11”事件發(fā)生后,被美國列為主要威脅的依次是國際恐怖主義、伊朗、朝鮮等,中國是反恐的合作者。如今,美國政府竟然把中國列為首要威脅,極其荒唐可笑。(4)中美關系的定位發(fā)生逆轉。由于威脅認知的改變,美方很自然認為兩國關系的定位也應隨之改變,美中現(xiàn)在不是合作伙伴了,是戰(zhàn)略對手關系。在美國,少數人企圖顛覆2011年1月19日中國聯(lián)合聲明(第三點)里確定的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定位,這是十分危險的信號。

2018年2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克里斯托夫·雷在國會參議院作證時說,中國對美國威脅是“全社會的”,美國也要“全社會地”進行反擊。2018年10月以來,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出人意料地頻頻發(fā)聲,在美國、新加坡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連篇累牘地發(fā)表講話,特別是10月4日在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把矛頭直指中國,列舉了中國12宗錯誤或“罪狀”:(1)奉行威權擴張主義;(2)造成美國對華貿易2750億美元的逆差;(3)通過“中國制造2025計劃”控制全球90%的最先進行業(yè);(4)對美國實施強迫技術轉讓;(5)軍費開支相當于亞洲其他國家開支的總和;(6)在南海地區(qū)搞軍事化;(7)對外實行“經濟侵略”;(8)國內壓制民主和自由;(9)監(jiān)控和限制信息流通;(10)扼制宗教自由;(11)對外實行利己的“債務外交”;(12)打壓臺灣“外交”,威脅臺海穩(wěn)定。彭斯演講同克里斯托夫·雷如出一轍,鼓吹中國對美國威脅是“全政府的”,美國必須作出“全政府的”回擊。

中美關系建交后第四個階段發(fā)生波折起伏是意料之中的,但出現(xiàn)嚴重的危機和倒退卻令人始料不及。究其原因有三:第一,中美兩國政治制度、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標準的差異是根本原因。最近階段在美國出現(xiàn)的針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失望感和挫折感正是這一深刻差異的體現(xiàn)。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學者認為,“是制度和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導致美中關系處在斷裂的邊界”。第二,中美兩國核心國家利益的沖突是現(xiàn)實原因。兩國核心(根本)利益針尖對麥芒,南轅北轍,難以調和,導致雙方在臺灣、西藏、釣魚島、朝鮮半島、南海、經貿、人權、網絡安全等問題上摩擦不斷,沖突不止。第三,中美兩國“老二與老大”的結構性矛盾是直接原因。中國的GDP總量在2008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正是在中美建交后第四階段(2010年至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美國看來,中國的迅速崛起給美國帶來了焦慮感和危機感,動搖了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身份和地位。“修昔底德陷阱”成了中美之間不可回避的“關系主題”,近年來兩國之間出現(xiàn)的嚴重猜疑(即“信任赤字”或“理解赤字”)和倒退危機反映了兩國正面臨“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

建交40年以來,中美關系每個階段都在新的層次上取得階段性進展,但同時也遇到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如今,兩國關系再次走到十字路口,是堅持走合作共贏的正道,還是陷入沖突對抗的歧途,必須作出重大的選擇。

正確的選擇是沿著合作共贏的正道再出發(fā)。

未來角度:堅持相向而行

在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舉行的G20阿根廷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tǒng)在友好、坦誠的氣氛中進行了會晤,時間長達2.5小時,超過預定的時間,這次會晤對中美關系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會晤的結果十分積極,富有建設性,兩國元首就中美經貿問題達成共識,從2019年1月1日起停止加征新的關稅,暫緩了目前愈演愈烈的貿易戰(zhàn)。特朗普表示,這是一場令人驚嘆的富有成效的會晤,對美國和中國有無限的可能性,貿易問題的討論尤為有益于美國和中國。習近平強調,中美作為兩個大國都有重要影響,在促進世界和平和繁榮方面共同肩負著重要責任,合作是雙方最好的選擇。雙方在這次會晤中達成重要共識,同意促進以協(xié)調、合作、穩(wěn)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為今后一個時期的中美關系指明了方向。

40年中美關系發(fā)展的歷史經驗也證明,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方向和明智的選擇。體現(xiàn)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主張是2012年2月習近平訪問美國時首先提出的。他指出,這是一項具有重要和深遠意義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可為不同的政治制度、歷史文化背景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國家建設積極合作關系,樹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典范。[3]2013年6月7日~8日,中美兩國元首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再次會晤,習近平主席就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提出三條原則: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2014年11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與奧巴馬在北京會晤,中南海瀛臺夜敘被傳為佳話,習奧這次會晤加深了雙方的共識。2015年9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主席訪美,兩國領導人表示,中美應不沖突、求合作、謀穩(wěn)定,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然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一個前人從未做過的事情,無先例可循,無前車可鑒,加上兩國在政治制度、社會模式、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和核心利益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在其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產生矛盾不足為奇。在美國方面,逐步表現(xiàn)為“三不”情況:態(tài)度上,不熱情;認知上,不接受;行動上,不主動。于是,出現(xiàn)了一頭熱一頭冷,一頭積極一頭消極,一頭主動一頭被動,一頭不言放棄一頭不再堅持的局面。到2016年美國大選和2017年特朗普政府初期,這個問題基本上被擱置。然而,中美關系經過從2017年底到2018年底一年的坎坷動蕩,終于慢慢平緩過來了。先是11月1日,兩國元首通了一次重要的電話,新華社報道時第一次把“特朗普表示”放在“習近平表示”的前面,雙方期待阿根廷G20峰會期間再度會晤,表示要把促進中美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良好愿望變成現(xiàn)實。[4]后是11月9日,第二輪中美外交與安全對話在華盛頓舉行的前一天,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接見來訪的“中國人民老朋友”基辛格博士。習近平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內涉華消極聲音增多,值得關注。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仍然致力于發(fā)展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關系。[5]當天,外交部長王毅也接見了基辛格博士,重提致力于發(fā)展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關系。與早先表述相比較,“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新型大國”四個字沒有了。這一調整顯示出中方重實質、不拘泥形式的務實態(tài)度、不走“國強必霸”道路的堅定決心和決不當頭的博大胸襟。對目前處于十字路口面臨歷史選擇的中美關系來說,不提“新型大國”這一調整是積極的,有利于緩和兩國關系的緊張狀態(tài),回到合作共贏的正常軌道。

選擇合作共贏的道路后如何走,如何行穩(wěn)致遠也需要再出發(fā)。這里過程比選擇更困難,再出發(fā)的道路將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因此,中美兩國比任何時候都應注意做到五個“互”:(1)平等互尊。中美相處,貴在尊重對方,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2)包容互鑒。雙方應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學會容納對方,相互借鑒,取長補短。(3)合作互信。雙方應求同存異、聚同化異,以合作助互信,以互信促合作。(4)良性互動。雙方應拋棄傳統(tǒng)上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必然沖突對抗的歷史宿命論,改變零和博弈的游戲規(guī)則,探索兩國管控分歧、避免對抗的路徑和模式。(5)共贏互利。雙方應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同舟共濟而不要同舟共擠。

2018年,一部題為《善良的天使》的紀錄片在中美兩國的觀影活動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和關注,再次喚起了人們對中美關系的熱切期待。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2018年10月30日在該影片美國觀影儀式上作了一片非常感人的主旨演講。他充滿深情地說:幾個月后,我們將迎來中美建交40周年。過去40年中,雙邊關系長足發(fā)展,碩果累累,卻也曾經歷不少曲折。每當中美關系遭遇坎坷、前景受到質疑時,我們會想,“善良的天使”是否已經銷聲匿跡,或已被人性的陰暗面所掩蓋?觀賞完這部紀錄片,我相信各位會得出和我一樣的結論:“善良的天使”依然存在。……平凡而偉大的兩國人民展現(xiàn)出友善、智慧和寬容,為中美關系的發(fā)展鋪平道路。……中美關系處于低潮時,他們堅定維系兩國友誼,推動兩國關系重回正軌。

這段話說得多好??!

注釋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0頁。

[2]鄧小平:《中美關系終歸要好起來才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0頁。

[3]新華社華盛頓2012年2月14日電。

[4]新華社北京2018年11月1日電。

[5]新華社北京2018年11月8日電。

 

Renewing the Sino-US Relations: New Thinking and Prospects

Ni Shixiong

Abstract: Since China and the US established a diplomatic tie 40 years ago, their relationship has made progress every time they were at a new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ver the past 40 years shows that the Sino-US relations are of strategic and overall importance, and their importance has expanded beyond themselves,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global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is also difficult,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which causes it to show a tortuous development path. Nowadays,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once again reached a crossroad, and the right choice is to re-embark on the path of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US diplomatic tie,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中美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