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立書店是互聯網時代傳統(tǒng)閱讀的價值捍衛(wèi)者,是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標。獨立書店作為文化綜合體,是一種空間生產意義上的新公共空間,具有文化、創(chuàng)意和產業(yè)集聚的復合體功能。獨立書店是一個被賦予意義、情感和價值的文化空間,存在一種可被感知的氣氛美學,包括感官、情感和精神等不同層面的場景體驗。獨立書店可以通過建筑設計、燈光照明、音樂聲音等舒適物的不同組合去營造不同受眾感知的場景體驗。
【關鍵詞】獨立書店 文化綜合體 新公共空間 氣氛美學 場景體驗 【中圖分類號】G239.23 【文獻標】A
書是知識的載體、娛樂的愛巢和精神的港灣,讀書可以增長見識,提升素養(yǎng)、愉悅心靈。書店是現代生活中最有溫度的文化標志,是都市空間最為舒適的文化環(huán)境,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精神家園?;ヂ摼W和移動互聯網在給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產生著猛烈沖擊。在電子商務和網絡書店的挑戰(zhàn)下,傳統(tǒng)店鋪和實體書店面臨種種經營困境。但與此同時,一批隱身街區(qū)巷弄、藏匿地庫閣樓的獨立書店,卻由于堅持特色定位、多種經營而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獨立書店正作為一個微型文化綜合體(Cultural Complex),通過特色的文化定位和環(huán)境打造,以書籍展售、主題展覽、演講座談、讀書沙龍等多元經營,在激烈競爭的商業(yè)實踐中勇敢探索互聯網時代“書店+”模式的生存法則。
紙質閱讀是網絡閱讀的有益補充,獨立書店成為精英文明、經典文化和文化多樣性的守護者,是傳統(tǒng)閱讀文化和社區(qū)鄰里文化的捍衛(wèi)者。獨立書店彰顯的不僅是小眾市場的精英目標和特立獨行的文化定位,更是一種對獨立的人格信念、文化理念、精神信仰和價值觀念的堅定守衛(wèi)。獨立書店正是以這種價值觀為核心依托,通過空間生產的多重場域建構,實現空間生產的多維拓展,展示獨立書店的“書店+”模式的經營力量。
獨立書店的價值目標:作為新公共空間的文化綜合體
書店不僅是一個充斥物質圖書的物理空間,而且也是一個充溢知識、精神和價值的文化空間。一般而言,文化空間包括公共文化空間、準公共文化空間和私人文化空間。一方面,公共文化設施的有效善用、文化文物機構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創(chuàng)意開發(fā)、社區(qū)經濟的創(chuàng)意總體營造,成為新時代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商業(yè)空間也逐漸轉化成新文化空間、準公共空間。這不僅體現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更成為一種商業(yè)競爭的創(chuàng)新策略。獨立書店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空間,是一種準公共空間。這種文化空間,既不像購物商場、集貿市場等傳統(tǒng)商業(yè)空間,完全依靠市場機制的自由競爭,盈虧全靠經營者自身的經營能力;也不像表演藝術中心、美術館等公共文化空間,完全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獨立書店呈現一種半公共文化產品的中間狀態(tài),既可以采取自由競爭獲得市場收益,又可以憑借精神堅守和價值情懷,獲得政府的財政支持和社會的捐贈資助。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共文化空間,是由政府部門主導建設的公共文化平臺,比如博物館、演藝中心、美術館和圖書館,通過引導社會多元資本的積極介入,讓公共文化產品實現社會采購,采取一種公共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新模式。美術館、圖書館或演藝中心本身就是公共文化產品,是非盈利組織,不以盈利為目的,當然實際經營現狀也不可能以盈利為主。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這些文化空間還是需要兼顧市場競爭、消費者需求、經營績效等經營性指標?,F代意義上的準文化空間,是我國房地產業(yè)、金融業(yè)等很多行業(yè)的知名企業(yè)介入文化藝術領域所催生的一種空間形態(tài)。這些企業(yè)紛紛支持、贊助文化機構,甚至直接開辦美術館或圖書館。獨立書店作為一個文化綜合體,是哈貝馬斯所謂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相融合的新公共空間。這個文化綜合體,既不是傳統(tǒng)的公共空間,也不是狹義的商業(yè)空間,而是一個新公共空間。在這個新公共空間里,文化空間交換的雙方是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的價值訴求,交換的原則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價值平衡,交換的對象是半公共產品和半私人產品。從私人產品抵達公共產品或從公共產品到私人產品的轉換不是線性的,中間有半公共產品和半私人產品的過渡地帶,其轉換風險比傳統(tǒng)商業(yè)或傳統(tǒng)公益要大得多。因此,需要政府支持、扶持和資助獨立書店。作為新公共空間的獨立書店,其經營核心不是單純追求營業(yè)收入和財稅貢獻,而是文化共享的知識生產、價值認同的文化傳播和社會連接的空間建構。
政府在推動獨立書店的發(fā)展中既要扮演市場管理和經濟調節(jié)的角色,又要扮演公益文化扶持和公共空間建構的角色。文化發(fā)展并非產業(yè)和事業(yè)涇渭分明,在文化事業(yè)與文化產業(yè)之間有很遼闊的交叉地帶,就是那些為數眾多的半公共文化品和半私人文化品。文化空間要協調公共文化品和私人文化品的轉換,把應該純粹由政府建設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務,變成政府和私人企業(yè)的合作共享,這其中有一定的公共性,但是也有一定的盈利性,有半公共性,也有半私人性。因此,新公共空間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協調半公共文化品與半私人文化品的協同發(fā)展和價值共享。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重新定義了獨立書店作為文化空間的功能屬性。作為文化空間的書店,是文化聚落、創(chuàng)意集聚與產業(yè)集群等復合功能的空間疊加。在這個新公共空間里,經營者要充分考慮到相關利益者的參與,比如消費者、政府部門、社區(qū)居民等。文化空間既要有博物館、美術館和演藝中心等文化功能的集聚,又要有創(chuàng)意研發(fā)、生產制作、交易體驗等產業(yè)的集聚。而在這些文化空間的集聚中,歷史文化、名人傳說、文化遺跡、特色工藝等象征符號,構成了書店獨特的文化資本。獨立書店作為文化綜合體的文化集聚,保證了書店的文化資本是從本土的文化資源中生長出來的;保證了書店的創(chuàng)新活力和孵化功能;保證了書店是文化價值和商業(yè)價值平衡兼具的共生組織。作為文化綜合體的獨立書店,提供了特色各異的文創(chuàng)活動,是一個融合文化跨界、藝術流行和媒體互動的創(chuàng)新工場,是一個展現科技、產品、空間和創(chuàng)意的價值場域。
獨立書店作為新公共空間的使命在于擴展了讀書人的公共生活,連接著讀書人的社交生活,展示了讀書人的精神追求、情感依戀和價值目標。獨立書店,不僅是獨立于市場之外、政府之外的一個地點,更是具有獨立的精神氣質、環(huán)境氛圍和文化追求,具有“選書特色”“文化傳播”和“社會關懷”等獨特意涵,代表一座城市文明面貌的公共空間。
獨立書店的營造手段:氣氛美學營造的場景體驗
獨立書店是讀書人的文化體驗空間,維持著現代人文明樣態(tài)的生活方式。獨立書店所構建的場景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特定活動的共同興趣,強調特定地點的某種特質,更是一種關于空間和地方(Place)的美學視角??臻g嵌入的意義使場景成為可能。美學直覺加上由欲望轉化而來的活動和舒適物(Amenities),使我們能夠更加清楚地分辨不同場景。在這里,讀書人通過私密性的個人閱讀走向公共場域,通過精神性的知識獲取走向多元化的場景體驗。單向空間的復合性拓展,主要體現在書籍、文創(chuàng)品和咖啡設置的實體空間的標準搭配上。
獨立書店是一個資源整合、產業(yè)交流、品牌打造和品位培育的文化綜合體,包括感官體驗、情感體驗和精神體驗等三個層面的場景體驗。以臺灣幾米藝術中心為例。首先,獨立書店的場景體驗具有文化共享的價值觀。這是一家擁有展陳功能和敘事空間的藝術畫廊,具有原創(chuàng)、藝術、對話和敘事功能的文化空間。在這里,幾米繪本所包含的故事、態(tài)度、信仰和價值觀等內容,通過社會和心理的形態(tài)、價值和認同的結構、文學和美學的探索等敘事層次,以文字、影像、音樂、舞蹈、戲劇、工藝、多媒體和設計等對話形式,以敘事空間和藝術裝置等呈現方式,綜合展示幾米藝術的文化價值,這種文化價值的實現可以采用一季一檔、門票、會員制、教育課程、展覽出版品、展覽紀實和年度展品拍賣等經營形式獲得商業(yè)回報。走進獨立書店,我們看到的往往不是成排成柜的滿目圖書,而是充滿溫暖的書店主人的價值情懷。其次,獨立書店的場景體驗具有多元敘事的故事性。這個空間以感官、記憶、想象力和人際互動為媒介,開展演講、座談、讀書會、專題研討會、小型音樂會、研習營、創(chuàng)作營、會員之夜、企業(yè)內部活動、學校課程、會員課程、專業(yè)課程等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通過展覽主題所延伸的創(chuàng)意料理、每周的散裝活動、每月的套裝活動和每季的指標活動等方式實現商業(yè)收益。獨立書店強調店員、環(huán)境、空間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互動和靈魂價值。最后,獨立書店的場景體驗具有美感體驗的場域性。獨立書店銷售的不是物象層面的紙質圖書,而是意義層面的精神價值,是一種知識的傳播、文化的傳遞和情感的連接。
獨立書店場景體驗的營造有賴于氣氛美學的制造。氣氛美學是關于空間感知的美學理論,是某種空間性的無形感知,是一個按審美定調的意義空間。氣氛這種空間特征,指氣氛在空間上永遠是“沒有邊界的、涌流進來的,同時還是居無定所的,就是說,它是無法定位的”。氣氛美學是獨立書店最重要的空間特征,這種氣氛是某物與在場的連接所構成的場域性。這種某物,以圖書為載體,包括知識、信息、故事、情感,通過書店與購書人的“情緒感染”和“精神傳遞”,實現一種無意識的審美感知。品咖飲茶、欣享文學、樂辦活動,這都是獨立書店建立氣氛美學的重要媒介。
獨立書店是一個情景交融的友善空間。按照德國美學家波默氣氛美學的理論指引,獨立書店可以通過材料、符號、通感和隱喻等手段來制造氣氛美學。獨立書店不僅要重視建筑設計和建筑材料,而且光亮和聲音的構造也非常關鍵。獨立書店空間設計的核心就是制造場景體驗,真實反映讀書人日常生活的情感需求和社交生活的情緒表達。河北保定“新鮮空氣”書店采用天然、木質的雅致設計,杭州言又幾書店采用江南植物的種子意象,都是一種具有鮮明場景感的建筑設計,乃至聞名遐邇的誠品、方所、MUJI和BOOLINK等“網紅”書店,都在相見的第一眼就給造訪的購書者營造一種欲說還休、顯現真實的場景體驗。
在丹尼爾·西爾和特里·克拉克看來,場景是由不同的文化元素以多種方式組合在一起的。理想的獨立書店場景在真實性、戲劇性和合法性等場景體驗方面具有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舒適物。這些舒適物包括建筑材料、燈光照明、座椅書柜、閱讀體驗、咖啡餐飲、愛心互動、購物體驗等一系列硬件和軟件營造的組合。
獨立書店場景型的生活美學空間,則要求獨立書店采取復合式的經營策略。這個多元化的經營策略以生活場景為基礎,以氣氛營造為出發(fā)點,實現文化價值的層層拓展。比如,兒童繪本書店結合兒童用品,營造兒童在家中的游樂安居的生活環(huán)境。同理,如果獨立書店要販售咖啡、甜品和餐飲,就要營造悠閑恬淡的空間節(jié)奏;如果獨立書店結合度假民宿,則要與當地“人文地景產”的社區(qū)營造核心要素相契合,營造具有地方感的場景體驗。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獨立書店既應是一個文化綜合體,也應是一個文化命運體,更應成為一個思想共生平臺。獨立書店的受眾是知識的閱讀者、社會的觀察者和精神的朝圣者,獨立書店要能為這些不同需求的受眾提供不同內涵的特色服務。如今,現存的獨立書店在形式上雖然各不相同,但在實質上都是對情懷、理想、價值和記憶的堅持,具有本土情懷和獨特精神。通過這種始終如一的文化涵育、價值堅持和連綿不斷的商業(yè)探索、市場運營,獨立書店正努力打造成為各個城市最溫暖的人文閱讀空間。
(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內蒙古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注:本文系2014年“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文化產業(yè)合作的共贏模式及路徑研究”(課題編號:17ZDA04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笛:《公共空間與公共領域:東西方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城市公共生活》,《南國學術》,2018年第3期。
②[德]哈貝馬斯著,曹衛(wèi)東、王曉玨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③向勇等主編:《百年文創(chuàng)力——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案例集》(第一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2年。
④[加]丹尼爾·西爾、[美]特里·克拉克注著,祁述裕、吳軍等譯:《場景:空間品質如何塑造社會生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
⑤鐘靖:《重塑邊界:獨立書店的另一種可能——以單向空間為例》,《出版參考》,2019年第4期。
⑥[德]格諾特·波默著、賈紅雨譯:《氣氛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責編/周小梨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