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對全社會帶來重大危機和挑戰(zhàn)的同時,也成為一場歷練青年群體的特殊機遇,在政治認同、文化自信、自主自律、身心健康、責任擔當等方面深刻影響著新時代青年群體。青年群體自身應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歷練自己,最終成長為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疫情防控 中國青年 成長成才
【中圖分類號】C4 【文獻標識碼】A
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青年需要不斷在實踐中鍛煉和成長。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給全社會帶來重大危機和挑戰(zhàn)的同時,也成為一場難得的歷練青年群體的特殊機遇,在多方面深刻影響著新時代的青年群體,促進中國青年更好更快地成長和成才。
從迷惘到堅定:疫情防控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培養(yǎng)青年更強的政治認同
青年群體的政治認同,影響國家與社會的穩(wěn)定。青年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受國外敵對勢力的價值觀輸出、國內思政教育手段滯后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青年學生在政治認同上處于迷惘狀態(tài),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缺乏堅定態(tài)度。面對此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國堅定高效的疫情防控行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最有利、最直接的證明,為全體中國青年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政治課”。
黨中央對疫情防控的堅強領導,讓青年群體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性情。疫情發(fā)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決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帶領全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共抗疫情,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在關鍵時刻,廣大黨員干部響應號召、沖鋒在前,堅定站在防疫第一線,踴躍捐款捐物,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短時間內調集全國資源馳援湖北所彰顯的中國規(guī)模、中國速度、中國效率,讓青年群體真正體會到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與魅力。各地共派出4萬多名援鄂醫(yī)護人員,運送超過83萬噸的援鄂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彰顯中國規(guī)模;10天建成火神山醫(yī)院、12天交付雷神山醫(yī)院,緊急建設14座方艙醫(yī)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彰顯中國速度;建立醫(yī)療資源按日供需精準對接機制,實施國家統(tǒng)一管理調度,協(xié)調多省市集中本地醫(yī)用物資全力馳援武漢,彰顯中國效率。尤其是,疫情在世界蔓延開來之后,歐美各國遲緩的疫情防控和應對舉措,從反面凸顯了中國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
以人民為中心的疫情防控舉措,讓青年群體真正體悟到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價值取向的深刻內涵。中國在此次疫情抗擊戰(zhàn)役中,以強大的國力和綜合實力為保障,多措并舉,不遺余力地關愛著受到疫情沖擊的人們。對患者個人負擔的醫(yī)療費用,由國家財政統(tǒng)一兜底,確?;颊卟灰蛸M用問題而影響就醫(yī);通過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幫扶臨時滯留人員、及時受理回應求助等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滿足他們的基本照料服務需求;派出民航包機將滯留海外的同胞接回祖國,解決海外中國公民的實際困難;等等。
經過疫情的洗禮,青年群體以疫情防控為鮮活的實踐教材,在國內與國外的對比中,真切體會了中國規(guī)模、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力量,感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yōu)勢。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再迷惘而更加堅定,努力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對堅持黨的領導有了更深切的認同,逐漸樹立起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從自私到奉獻:疫情防控展現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青年增強文化認同
現實中,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青年群體之間存在一定距離感、缺乏親和力的問題也始終困擾著青年一代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特別是長期的獨生子女養(yǎng)育方式,以及社會上一些唯利是圖的行為,對青年群體的成長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功利至上、自私自利的行為和現象,有人甚至擔憂現在的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此次疫情真正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特殊時期的國家治理和民眾生活中,特別是社會各方展現出的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服從安排的集體主義精神,帶給青年巨大的震撼。以醫(yī)護工作者、社區(qū)工作者、軍人、警察為代表的眾多戰(zhàn)疫一線人員舍生忘死、沖鋒在前,將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成為“最美逆行者”;各行各業(yè)暫停原有業(yè)務和事務,不計得失、不計成本,跨界轉產醫(yī)療物資,保障相關產品供應,接受國家和政府的統(tǒng)一指揮;全國各地民眾響應國家號召,自我居家隔離,放棄娛樂活動,承擔日常生活不便。特別是湖北人民和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犧牲。千萬級人口的武漢市采取了限制流動、交通管制等措施,通過“封城”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遏制疫情蔓延。一省一城的暫時犧牲,換來的是全國更快更安全的復工復產。
可以說,每一位青年都是這場疫情防控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都在親歷中對舍小為大的奉獻精神獲得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一是學習掌握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青年學子們認為,要以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為載體,領悟其背后的文化淵源和價值規(guī)范,促進自己對中華民族的共同情感體驗;要學會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將小我融入大我,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堅持以集體利益為重。二是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精神。更多的青年表示,自己以后會主動關心身邊的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自覺弘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在實際行動中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認同,促進文化傳承。
從被動到主動: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的宅居時間,倒逼青年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疫情打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在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下達后,大學生們“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開始了居家在線學習的全新生活。突然有了長時段的居家時間,這對青年學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居家學習方式給習慣了校園生活和線下教育的青年學生帶來的最大挑戰(zhàn),主要表現為居家工作、學習的效率較低。近期一份關于居家辦公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92.0%的受訪者覺得需要提高自制力。缺少了校園、同伴和班級的學習氛圍,居家學習的環(huán)境更加寬松自由,不少青年學生的自制力較弱,容易被外部環(huán)境干擾,難以持續(xù)集中注意力,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因疫情的發(fā)展情勢不明朗,返校開學的時間遲遲無法明確,不少大學生的學習安排、實驗進程等受到影響,特別是畢業(yè)生群體,面臨就業(yè)求職和完成論文的雙重壓力,導致焦慮緊張的情緒積壓,進一步影響了居家學習的效果。
此次疫情給大學生群體帶來的超長假期,倒逼青年群體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從被動的“要我學”到主動的“我要學”和“要學好”,增強學習的緊迫感,練就過硬本領。包括:一是學會目標管理,提高學習效率。根據學習內容,制定學習目標,并列出計劃表,將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學習任務。根據難易程度和輕重緩急,以及自身的作息特點,列出每天、每月的學習計劃表,將比較難、比較重要的任務排在自己精神狀態(tài)最好的時間段去完成。二是學會獨立思考,豐富學習內容。利用難得的長期居家時間,學習過去正常狀態(tài)下被忽視的內容。比如,學會承擔家庭勞動,養(yǎng)成勞動習慣;學習突發(fā)事件的應急知識,提高應急能力;重新思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關系,學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學會提前規(guī)劃,對學習和生活做好預案。比如,面臨畢業(yè)的大學生,需要對求職、畢業(yè)論文等提前做好規(guī)劃和準備,以應對突發(fā)情況;留學生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身處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xiāng),是倉皇回國還是鎮(zhèn)靜留下,都要根據自己的學業(yè)進展、家庭情況、經濟能力等作出合理安排。
從脆弱到堅強:疫情防控帶來對身心素質的考驗,促使青年重視身體鍛煉和心理健康
青年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是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載體,身心健康是其成長成才的基礎和保障。但中國青年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研究表明,對于部分青年來說,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熬夜行為日益突出,甚至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
疫情讓青年群體充分意識到身心健康的重要價值。根據確診病例的統(tǒng)計數據,不同年齡人群普遍易感,青年群體也不能抱有僥幸心理。青年普遍認為,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不被病毒在內的各類困難擊倒。但政府減少外出、居家抗疫的客觀要求,使得青年群體的戶外活動不得不減少甚至根本無法外出進行運動和鍛煉。如果青年群體自身不加強鍛煉,將更容易造成久坐、熬夜、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等問題,對體質健康造成影響。同時,面對疫情,民眾存在強烈的擔憂、恐懼、憤怒的情緒反應,持續(xù)存在的消極情緒使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擾,青年群體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和心理準備,更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疫情初期的湖北籍大學生和湖北高校就讀的返鄉(xiāng)大學生,以及國外疫情暴發(fā)后滯留海外的留學生群體,普遍經歷著焦慮、恐慌、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的侵擾,心理壓力較大,需要學會自我疏導。
經過疫情的洗禮,青年群體應重視并加強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鍛造出最堅強的自己。一是加強體育鍛煉,以強健的體魄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堅持開展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居家健身活動,自覺避免久坐行為,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抵抗力。二是重視心理健康,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成長中的困境和挑戰(zhàn)。適度關注疫情信息,保持與家人的密切交流,規(guī)律生活,避免專注力被負面信息占據。
從幕后到臺前:疫情防控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促使青年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新時代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使命。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廣大青年群體并沒有置身事外,而是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以各種方式參與防疫抗疫的實際工作,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共患難。一方面,青年醫(y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沖在抗疫前線。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后”甚至“00后”。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青年人在疫情防控斗爭中彰顯的蓬勃青春力量。廣大青年用行動交出了合格答卷,并再次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另一方面,非醫(yī)學專業(yè)的青年們發(fā)揮自身專長,以各種方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湖北大學學生公寓被征用為出院者集中觀察點,本校青年志愿者第一時間入駐,負責物資保障工作。海外留學生群體在疫情中同樣展現出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在國內疫情發(fā)生后,主動捐款捐物,關心和支持國內抗疫斗爭。在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后,選擇回國的留學生認真對待入境后的登記、隔離工作,不隱瞞個人情況,積極配合國家的防控工作。
經過疫情的歷練,青年群體必須更多地從幕后走到臺前,勇敢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由過去被保護的對象,逐漸成長為社會建設的主力、國家民族的脊梁。一是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疫情防控為契機,青年應肩負起時代使命,主動承擔個人義務。疫情防控期間,按照國家防控安排和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并影響和引領身邊的人。疫情結束之后,主動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問題,消除自我僥幸和冷漠旁觀心理,勇于承擔時代、國家、民族賦予的責任。二是進一步認識所學專業(yè)對社會的貢獻與作用。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明確自己將來在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和該有的行為。三是學會科學、理性、獨立的分析決策。學習并掌握科學基礎知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增強對突發(fā)事件和熱點事件的認知。面對疫情等突發(fā)情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盲從、不信謠、不傳謠?;诳茖W知識,理性看待并評價、處理各類事件,使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
總體上看,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綜合素質的全方位考驗,是促進和幫助青年人快速成長成才的一次難得契機。疫情終將過去,光明就在眼前。青年群體應堅定理想信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六點要求,即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歷練自己,并將在疫情中磨礪的無私奉獻精神、自我管理能力、身心健康習慣等品行繼續(xù)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實踐中發(fā)揚光大,使自己最終成長為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韓振峰:《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光明日報》,2015年5月4日。
責編/張忠華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