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檢查,是推動工作落實的有力抓手,更是及時發(fā)現(xiàn)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有效手段。一旦流于聽情況匯報、查臺賬資料,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群眾也不會買賬。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持續(xù)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引發(fā)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強烈共鳴。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各級各地整治形式主義、加強作風建設態(tài)度更堅決、措施更有力,讓督查檢查的“指揮棒”作用發(fā)揮更明顯。但不排除,有些主管部門或基層單位一時還難以走出思想桎梏和行動誤區(qū)。比如,主管部門到基層檢查方式方法單一、次數(shù)過多過頻、內(nèi)容重復累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基層單位為應付上級考核過度留痕、一味追求白紙黑字等問題依然存在,嚴重影響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因此,不論是基層單位,還是上級主管部門,都應認真領會《通知》精神,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不斷改變工作作風,確保為基層減負落地落實。
要多看群眾口碑,不以紙面文字為依據(jù)。有些業(yè)務部門到基層督查檢查,工作人員拿著考核方案,對照目錄清單逐條逐項進行比較,只重有無,不看實效。乍一看,一些地方工作的確做得很扎實,僅是圖片影像、文字記錄就能推出幾大摞,統(tǒng)計表冊、數(shù)字臺賬也能翻出幾大本,總結匯報、經(jīng)驗信息更是洋洋灑灑幾大篇?;鶎庸ぷ魈撚衅浔?,與督查檢查不嚴不實息息相關。為此,對基層工作進行考核評估驗收時,不能把時間用在研究“紙面功夫”上,否則很容易被假象迷惑,還得多到田間走一走,問問群眾的想法,群眾認可才算最大的實績。
要實行精準考核,不以增加負擔為手段。個別基層單位因受上級多個主管部門的業(yè)務指導或檢查考核,常常由于工作疊加,接待任務重、壓力大,難免感覺分身無術。特別遇到季度盤點或年終總結,有時一天之內(nèi)就能迎接多次督查檢查,讓人應接不暇。督查檢查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意見、促進整改,最終是為了順利推進工作、確保質量效果。在考核方式上,要堅持問題導向,刪繁就簡,力求做到精準化、精細化管理,既要注重平時考核,又要避免重復考核,更要避免無效考核。
要傾聽不同聲音,不以關鍵少數(shù)論成效。通常情況下,上級部門對基層單位進行檢查考核,設置調查問卷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主要為了更精確掌握基層工作動態(tài),體現(xiàn)的是公平公正。然而,一些主管部門到基層考核,發(fā)放調查問卷時,只抓住“關鍵少數(shù)”,沒有重視“絕大多數(shù)”,容易導致考核結論不客觀、不真實。解決這一問題,既要思想重視,更要行動落實,調查問卷不能重形式、走過場,而要廣泛開展、層層深入。既要覆蓋不同群體,還要保證數(shù)量要求,更不能因為害怕麻煩而點到為止。除開收集基層領導、黨員干部的意見建議外,還要廣泛征求群眾代表對黨務、政務服務工作的客觀評價,把“大多數(shù)”的意見和想法帶回去,作為成績考核量化的依據(jù),保證考核評分的真實性、科學性、有效性。(作者: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