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综合夜夜黑人鲁色,超91在线,久久夜视频,91av免费在线观看,在线视频二区,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成果首發(fā) > 正文

習近平關于縣域重要論述的鮮明特征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對縣域發(fā)展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內涵十分豐富,涉及縣域各個方面,具有鮮明特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重要論述的鮮明特征包括:從時間長度看,具有歷史縱深性、時代連續(xù)性和未來前瞻性;從場域寬度看,具有多層次性和多區(qū)域性;從認識高度看,體現(xiàn)了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理論思維等科學的思維方法;從實踐厚度看,其中許多內容成為黨的十八大后治國理政理念的重要源頭,體現(xiàn)了深刻的歷史穿透力;從理論深度看,具有內容的豐富性、體系的系統(tǒng)性、實踐的指導性。

【關鍵詞】習近平 縣域 重要論述 鮮明特征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3.001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具有鮮明特征,我們可以從不同方面加以研究、提煉和總結,本文分別從時間長度、場域寬度、實踐厚度、認識高度、理論深度五個視角切入,嘗試對習近平關于縣域重要論述的特征作一個初步概括。

從時間長度看,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具有歷史縱深性、時代連續(xù)性和未來前瞻性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樹立大歷史觀,要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肌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這就要求我們在作分析和判斷的時候不能局限于某一個時期、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時間點,而是要以當下為基點,貫通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看清演變邏輯和演進趨勢。大歷史觀的基礎是時間長度,任何事物都是在時間的斷面上展開和發(fā)展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時間是人一切實踐活動的載體。同時,時間的長度是無限的,不是我們的目光所能丈量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靠歷史的紀錄和書寫。

習近平總書記是樹立大歷史觀的倡導者,也是踐行者,他的縣域重要論述就充分體現(xiàn)了大歷史觀的要求。

首先,歷史縱深性。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文明進程沒有被中斷的國家。作為國家治理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基礎層級,兩千多年來,縣制的穩(wěn)定不僅是中國封建社會超穩(wěn)定結構的重要基礎,而且為中華文明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所謂“郡縣治,天下安”,就是說,縣這一級治理好了,百姓就安定了,國家也就治理好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歷史了然于胸,對縣治的歷史同樣了然于胸。他在論述縣域的地位作用時,多次講到古人關于縣治的論述,也多次提到古代選拔縣官的重要性,還多次談到古代縣令的故事。

其次,時代連續(xù)性。歷史是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統(tǒng)一。從中國基層的農村大隊(村)黨支部書記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經歷了除鄉(xiāng)鎮(zhèn)(公社)之外的中國所有層級的領導崗位,特別是在正定、在寧德、在福建省和浙江省直接領導、指導了縣域發(fā)展治理實踐,他的很多重要論述,直接來自于他的領導實踐以及他在實踐基礎上的思考、總結和提升。在作這樣分析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忽視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h域的主體是農村,七年知青經歷特別是黨支部書記的經歷,讓習近平對農情、對縣情乃至國情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時代連續(xù)性。

最后,未來前瞻性。沒有過去,就沒有歷史;沒有未來,同樣沒有歷史。歷史之所以綿綿不止、生生不息,正是因為有未來的牽引,所以,未來才是歷史發(fā)展、歷史創(chuàng)造的動力。前瞻未來,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下,掌握歷史主動。對于一個領導干部來講,不僅要考慮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還要考慮全局的利益,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系,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不僅要考慮眼前的事,還要考慮今后和長遠的事,處理好近期和遠期的關系,這是一個更高的要求。這兩者,特別是后者,又是一個政治家的必備素質。無論是在縣、在地市還是在省的領導崗位,習近平謀劃縣域發(fā)展治理的時候,既沒有局限于一地,更沒有局限于一時,而是看得更深,想得更遠,因為要使眼前所做的事,既具有時代價值,又具有歷史價值,如果沒有寬廣的胸襟、深邃的視野、超前的謀略,無論如何是做不到的。今天看來,我國的扶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文明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制度都能在不同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中找到發(fā)端和源頭。

從場域寬度看,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具有多層次性和多區(qū)域性

治理層級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方面。我國歷史上國家治理層級多有變化,從中央政府往下,少的時候有三個層級,多的時候有五個層級,目前我國有中央、?。▍^(qū)市)、市地、縣市、鄉(xiāng)鎮(zhèn)五個層級。如果把行政村視作半級的話,那么我國的治理層級就是五個半層級。每個層級的治理范圍、治理對象、治理方式都有很大的區(qū)別。同時,上一個層級包含了下一個層級的治理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縣域治理實踐層級的演進,本身也是治理寬度的延展,相應地,縣域治理所強調的內容和重點也就有所變化。

習近平作為梁家河(當時稱大隊)村的黨支部書記,針對20世紀70年代初期陜北農村的實際,為農民辦實事,帶領農民干實事,成為農民熱愛的帶頭人。作為正定縣委書記,他為摘掉“高產窮縣”帽子,走出“半城郊型”經濟發(fā)展路子,在全省率先推行“大包干”,制定“人才九條”,廣招天下英才,大抓農村黨建,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在大街上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渴望盡自己的微薄力量,親手為他們做一點實在事情”[1]。當時的正定,在全國兩千多個縣中,不是一個大縣,更不是一個富縣,在華北地區(qū)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縣,應該說,當時全國絕大部分縣都有和正定差不多的情況。經歷了7年知青生活特別是農村黨支部書記工作的磨練,大學畢業(yè)后又在中央機關歷練一段時間,一個縣的舞臺就是一番大有作為的天地,習近平傾盡心血,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也使他對這片土地一直是“知之深,愛之切”。寧德是福建沿海一個欠發(fā)達地區(qū),也是當時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之一,9個縣有6個是貧困縣,經濟總量排名全省最末。從主政一個縣到治理9個縣,習近平迎難而上,以深入調研起步,建立“四下基層”制度,提出“弱鳥先飛”理念,倡導“滴水穿石”精神,下功夫改善基礎設施,下決心帶領百姓擺脫貧困,展現(xiàn)出“客觀清醒、立足長遠的戰(zhàn)略思維,求真務實、從嚴治吏的領導作風,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真摯情懷”[2]。在福建、在浙江,習近平的縣域治理實踐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現(xiàn)。福建和浙江都是沿海發(fā)達省份,同時也是縣域經濟大省強省。得改革開放之先,兩個省的縣域經濟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先進經驗,涌現(xiàn)了許多全國典型。習近平把縣域治理作為省域治理的重要內容和著力點,調研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縣市。他7次下晉江,5次上長汀,7次赴臨安,11次到義烏,邊調研邊思考,邊思考邊總結,提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理念,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在正定、寧德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縣域治理思想。直至到中央工作,特別是作為黨的總書記,他緊緊抓住縣域治理的根本保障——縣委書記隊伍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從而使有關縣域治理的重要論述形成一個完備的思想理論體系。

從場域寬度來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呈現(xiàn)多層級性,從縣到地到省,直至中央;又呈現(xiàn)多區(qū)域性,從西部到中部到東部,代表了全國不同類型的區(qū)域。我國發(fā)展面臨兩大不平衡,一是城鄉(xiāng)差距,一是區(qū)域差距,在某個階段這兩大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該階段東部一個縣的財政收入甚至可以超過西部的一個省份。因此,我國東中西部地區(qū)任何一個縣都很難完全代表全國縣域實際水平。在梁家河,習近平邊勞動邊讀書,在勞動和讀書中理解了陜北農村,理解了中國農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經多次談起這七年知青歲月帶給他的歷練和收獲,讓他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梁家河不僅是習近平走向社會的地方,歷史地看,也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歷史起點。從西部農村到中部縣域,再從中部縣域到東部開放大省,這種場域的轉換、區(qū)域的跨躍,讓習近平對我國三大區(qū)域的實際和差異都有了切身的感受,對改革和發(fā)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從認識高度看,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體現(xiàn)了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理論思維等科學的思維方法

習近平在多個層級、多個區(qū)域的治理實踐中,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在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中形成一系列科學思維方法,體現(xiàn)在縣域重要論述中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戰(zhàn)略思維。戰(zhàn)略思維就是從長遠想問題、謀發(fā)展。有沒有戰(zhàn)略思維,認識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完全不同。“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就是對戰(zhàn)略思維的最好注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戰(zhàn)略問題和戰(zhàn)略思維,這與他在地方領導實踐中用戰(zhàn)略思維指導工作是一脈相承的。對全省、全國來講,縣就是典型的一域。主政一個縣,需要戰(zhàn)略思維嗎?當然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郡縣治、天下安”[3],鮮明地指出了一縣和全國的關系。我們共產黨人最遠大的戰(zhàn)略目標就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但是黨內外特別是年輕人當中一些人對共產主義事業(yè)抱有懷疑態(tài)度,認為“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的”。1982年12月27日,習近平在正定全縣的一次大會上毫不回避這個問題,針對“渺茫論”提出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他指出,“共產主義作為一種運動,包括從世界上共產黨成立到全世界最后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過程,我們無論在過去或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共產主義思想指導下,為將來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制度所做的努力,只要我們前赴后繼,英勇奮斗,人類歷史上這一偉大事業(yè)一定會實現(xiàn),從而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滿腔熱忱地投身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4]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批駁共產主義“渺茫論”,不僅彰顯了共產黨人堅定的戰(zhàn)略思維,而且體現(xiàn)了對共產主義堅定的信念。

歷史思維。所謂歷史思維,就是把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連通起來認識問題的思維。任何事物和問題都不是憑空產生、孤立存在的,如果不了解它的過去,看不清它的未來,我們就很難把握事物本質,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合適的辦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樹立歷史思維,認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5]。尊重歷史、敬畏歷史是樹立歷史思維的基礎。在正定,習近平“知之深,愛之切”。知之深,就包括知它的歷史。1984年,習近平在一份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全面介紹正定的歷史。文章開頭就說,“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他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這里,我想向我的青年朋友們談談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正定”[6]。在文章中,他特意提到正定的第一任縣委書記尹玉峰。尹玉峰于1924年入黨,與其他同志一起領導著名的正定農民暴動,打擊了奉軍的氣焰,培養(yǎng)、鍛煉了正定黨的干部。1928年,尹玉峰同志積勞成疾不幸逝世,年僅24歲。

辯證思維。辯證思維就是用普遍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問題越復雜,辯證思維的方法越管用。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辯證思維,面對復雜問題,往往理不出頭緒、看不清本質、抓不住重點。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也是領導干部應該掌握的思想武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7]。習近平在地方的工作經歷就是運用辯證思維的典范,他關于縣域經濟的許多論述都體現(xiàn)了辯證思維。1983年12月22日,他在正定縣三級干部會議上發(fā)表講話,關于如何正確處理發(fā)展商品經濟,他講了六個關系,即正確認識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優(yōu)勢和劣勢的關系、積極性和科學性的關系、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的關系、內涵和外延的關系、生產和服務的關系。在談到優(yōu)勢和劣勢的關系時,他說,拿我縣“人多地少”這一點來說,用單一糧食經營的觀點看待它,它就是個劣勢,而用“農工商”綜合經營的觀點看待它,它又是個優(yōu)勢。地少,但是生產力水平高,糧棉生產仍大有可為;人多,加之靠近城市,交通發(fā)達,正可以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可見,看問題角度不同,結論也完全不一樣。在寧德,“弱鳥先飛”理念更是辯證思維的生動體現(xiàn)。閩東九縣普遍貧困,無疑是一只“弱鳥”。“弱鳥”能否先飛,如何先飛?習近平提出,首先要看我們頭腦里有沒有這種先飛的意識。“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干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講一講‘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辯證法”[8]。

系統(tǒng)思維。系統(tǒng)思維要求,在認識事物、考慮問題的時候,要把對象的相互聯(lián)系的各個方面及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都考慮在內,既要見森林,也要見樹木,還要見樹木與樹木之間的聯(lián)系。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有了系統(tǒng)思維,才能建立起整體觀、大局觀、全局觀。所謂學會“彈鋼琴”就是系統(tǒng)思維在工作中的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提高系統(tǒng)思維、增強系統(tǒng)觀念,認為“系統(tǒng)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9]。比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就要堅持系統(tǒng)觀念,避免倚輕倚重。在寧德,習近平提倡“經濟大合唱”。他說:“一個合唱團,要做到異口同聲,就得講究一種主旋律、一種節(jié)奏。經濟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每個部門、每個單位都強調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那非唱砸鍋不可。所以,我們應提倡‘經濟大合唱’。”[10]他提出,一個地方的經濟工作,上下左右要形成一個整體。各個部門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是整體中的一部分,不能獨立于整體之外,也不能和其他部門隔斷聯(lián)系。任何部門搞“獨立大隊”,都是違背整體戰(zhàn)略的。不僅看到某一個系統(tǒng),同時還看到該系統(tǒng)又是一個更大系統(tǒng)的一部分,與其他部分共同構成了一個大系統(tǒng),這樣的系統(tǒng)思維充分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認識問題的深刻性。1984年3月2日,習近平在正定全縣傳達省委召開的地市縣委書記精神會議的講話中提出,農業(yè)經濟已不僅是農業(yè)生產本身,而是由農業(yè)經濟系統(tǒng)、農業(yè)技術系統(tǒng)與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tǒng),是人類的技術經濟活動與生物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系統(tǒng)聯(lián)結而成的網絡結構。[11]他還認為,人類不能只是開發(fā)資源,而是首先要考慮保護和培植資源。不能只是向自然界索取,而是要給自然界以“返還”,使自然資源更長久地為人類所享用、所利用??梢哉f,這就是今天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源頭。

理論思維。理論思維是相對于感性思維、經驗思維的思維方式,能夠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時跳出感性和經驗的局限和束縛,跳出問題看問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進而能夠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性?;鶎宇I導干部整天面對繁雜的具體工作,很容易陷入到事務主義中去。實際上,不管在哪個層面上,不管做什么工作,具有理論思維對做好工作都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理論思維,他指出,“面對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肩負繁重的執(zhí)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是難以戰(zhàn)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12]。從習近平地方工作經歷看,他不僅是一位能夠很好處理實際問題的領導干部,而且是一位始終具有理論思維的領導干部。從正定到寧德,再到福建省、浙江省,這種理論思維既體現(xiàn)在他的講話、文章中,也體現(xiàn)在決策和部署上。在浙江提出并實施的“八八戰(zhàn)略”就是他理論思維的結晶,也展現(xiàn)了他高超的理論思維能力。“八八戰(zhàn)略”至今仍是浙江現(xiàn)代化強省建設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在福建,他七下晉江,全面總結經驗,分別在人民日報、福建日報發(fā)表重要理論文章,提出了“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系”,不僅對福建,而且對全國的縣域經濟發(fā)展都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從實踐厚度看,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許多成為黨的十八大后治國理政理念的重要源頭,體現(xiàn)了深刻的歷史穿透力

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就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尋蹤捋跡,追根溯源,我們大都可以從習近平的地方領導實踐和重要論述、包括縣域重要論述中找到源頭,這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的貫通力和穿透力。在這里,我們僅就和縣域論述相關內容作一個簡要梳理。

關于加強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黨的建設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的重大主題和根本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論述最多的就是黨的建設,特別是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13]的重大論斷,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新的偉大工程來推進。黨的建設包括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貫穿其中的制度建設。習近平在地方工作中,針對當時當?shù)氐膶嶋H情況,多次作出重要相關論述。《知之深 愛之切》一書收錄習近平在正定時期的講話、文章、書信等共37篇,其中有8篇直接或主要論及黨的建設。《擺脫貧困》收錄習近平在寧德的重要講話、文章29篇,其中有16篇直接或主要論及黨的建設,可見,黨的建設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和工作中的份量。1984年3月2日,習近平在正定全縣的一個會議上,提出“政治上要敏銳”的要求,“我們考察干部主要就看兩條,一是政治上是不是敏銳,二是工作上能不能創(chuàng)新”[14]。

關于作風建設。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風建設,把作風建設上升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在長期的革命、建設中,形成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成為我們的傳家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從抓作風入手,出臺“八項規(guī)定”等一系列制度規(guī)定,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持之以恒糾治“四風”,推動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大振,黨的面貌和形象煥然一新。從十八大以來抓黨風的實踐和實效回看習近平的地方領導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幾十年來習近平抓黨的作風建設是一以貫之的,許多制度規(guī)定和重要論述是完全有跡可循的。1983年12月,正定新的縣委班子產生,習近平主持制定旨在改進領導作風的《縣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項規(guī)定》的文件。這六項規(guī)定是:一、縱覽全局,抓大事;二、反對官衙作風,注重工作實效;三、搞好一班人團結,維護縣委領導的統(tǒng)一;四、以身作則,不搞不正之風;五、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六、樹立雄心壯志,為四化率先創(chuàng)優(yōu)。這六項規(guī)定,每一條都包含許多具體內容。從“六項規(guī)定”到“八項規(guī)定”,近30年的時間里,我們可以看到習近平始終不逾抓黨風建設的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思想歷程。在寧德,習近平同樣把作風建設牢牢抓在手里?!稊[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寫于1990年的文章《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文章開頭即寫道,中國有句古訓:“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靠什么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認為:反腐敗,講廉政——我們別無選擇。他指出:我們必須過好“兩關”,第一關是自我關,第二關是人性關。此前的1989年8月16日,習近平在寧德地區(qū)廉政公告大會上強調:“各級領導首先做好廉政自律,正人先正己,從我做起,當好表率,嚴格要求自己的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凡是涉及自己和家屬的問題,要做到不庇護、不隱瞞、不說情,用黨性作為衡量自己行為的準則,嚴格執(zhí)行黨紀制定的廉潔自律規(guī)定。”他把查處干部違法違紀建房問題作為突破口,在全區(qū)全面展開懲治腐敗。他對一位有顧慮的干部說:“你們是愿意得罪兩三千名的干部,還是閩東二百七十萬人民?”1989年3月29日,寧德地委、行署出臺《關于地委、行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若干規(guī)定》,主要包括12條。一個月后,《關于黨政機關廉政建設的若干補充規(guī)定》出臺,又增加了5條。[15]

關于密切聯(lián)系群眾?!读暯皆谡ā芬粫姆饷嬲掌橇暯阶谝粡堊雷雍竺?,傾聽一位老大娘說話,其情其景其貌,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這張照片是習近平在正定接待群眾來訪的真實寫照。在正定三年,習近平經常當街擺上一張桌子,坐下來面對面傾聽各界群眾的呼聲、建議。2022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信訪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要通過信訪渠道摸清群眾愿望和訴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舉一反三,加以改進,更好為群眾服務。”[16]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首先要對群眾有感情,真正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在《習近平在正定》采訪實錄中,有很多同志深情回憶習近平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事。比如,他只要在辦公室的時候,特別是晚上,門都是開著的,群眾可以隨時進來找他反映情況。比如,他經常騎自行車下鄉(xiāng),隨走隨看,遇到群眾就聊家常。3年內,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全縣所有公社所有大隊。習近平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和他的家風傳承有直接關系。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同志就被毛澤東同志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有一篇文章叫《干部的基本功》,副題就是“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

關于脫貧攻堅。習近平在陜北七年知青歲月,特別是當了大隊黨支部書記之后,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夠帶領鄉(xiāng)親們吃飽飯,并為此而作出了努力。農民的貧窮、農村的貧困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對此的認識和理解也成為他寶貴的財富和堅定領導脫貧攻堅的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從大隊黨支部書記到黨的總書記,與貧困作斗爭貫穿習近平工作始終。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進而實現(xiàn)全面小康,成為他最大的牽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寧德雖處沿海福建,但卻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qū)?!稊[脫貧困》是習近平在寧德重要講話、文章結集出版的書名,也是他在寧德三年工作的主題。寧德的扶貧是黨的十八大后全國脫貧攻堅戰(zhàn)的一個序章、一次前期探索、一場有價值的實驗。他從深入調研開始,從解決認識問題入手,帶頭實踐“四下基層”,提出樹立“弱鳥先飛”意識,倡導“滴水穿石”精神,強調扶貧先扶志、淡化“貧困意識”,帶領一班人真抓實干,為改變貧困面貌打翻身仗,從思想到理念,從經驗到精神,為20多年后的全國脫貧攻堅積累了一筆厚重的財富。特別是“滴水穿石”富有深刻哲理,既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方法,成為“精準扶貧”理念的“星星之火”。

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是中國為人類貢獻的重要思想理念。發(fā)展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前提,是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但怎么發(fā)展卻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這樣一個問題,習近平在地方實踐中早就開始思考。2002年11月24日,習近平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第四天即前往浙西南的麗水調研。在連續(xù)3天的調研走訪中,看到麗水的“秀山麗水”,他對當?shù)氐母刹空f,從長遠的眼光看,麗水的資源優(yōu)勢是無價之寶。隨后,他在全省推動“綠色浙江”和生態(tài)省建設。在一系列縣市考察中,他持續(xù)強調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給縣市領導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來到安吉縣的余村。正是在這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兩山”理念: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浙江的許多縣都堅定不移地按照這一理念走上了“生態(tài)立縣”的路子。黨的十八大之后,“兩山”理念成為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兩山”理念不僅改變了浙江,也改變了中國。今天的祖國各地,美麗中國的畫卷越來越引人入勝。

從理論深度看,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具有內容的豐富性、體系的系統(tǒng)性、實踐的指導性

一個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yǎng)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讀書滋養(yǎng),二是來自實踐歷練,且二者又不是分割的,而是在相互聯(lián)系、互動中不斷進入新的境界。讀書伴隨習近平人生歷程,即使在陜北住窯洞干農活那樣艱苦的日子里,習近平也從未放棄讀書學習。他帶給村民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到來時帶的兩箱子書。在窯洞的煤油燈下,他讀文學名著,讀理論著作,僅《資本論》就讀了三遍,還記了很多筆記。即使上山放羊,他也揣著書,把羊拴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在地方工作時,他還就某些重要的問題專門請專家學者來交流學習。他自己說,他的愛好很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廣泛的閱讀、豐富的實踐、深邃的思考,培養(yǎng)了不同凡響的理論思維。學習領會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既讓我們感受理論深度,也需要我們從理論深度上進行把握。

內容的豐富性。有人做過比喻,在縣域這個層次,除了沒有外交國防,其他各種元素齊全,各方面功能齊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個縣,大的有幾十萬、上百萬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方面功能齊備。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正定、在寧德發(fā)表的講話和文章,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縣域治理的方方面面。對《知之深 愛之切》的37篇文章,我們可以逐篇梳理,主題包括政治要求、老干部工作、思想教育、教育文化事業(yè)、精神文明建設、黨風、人才、婦女兒童、團組織、青年、基層組織、機構精簡、商品生產、農村基層班子建設、清理農村財務、縣委班子建設、現(xiàn)代化大農業(yè)、發(fā)展商品經濟、“半城郊型”經濟、落實農村經濟政策、領導干部領導水平、農業(yè)農村經濟、領導干部政治和工作要求、向基層學習、念好人才經、改革要講效率、改進領導方法、如何對待有爭議的能人、深化改革、中青年干部“尊老”、以史為鏡、改革工作、剎住不正之風、增強企業(yè)活力、整黨工作,等等?!稊[脫貧困》中29篇文章,在“擺脫貧困”的大主題下,還論及許多其他方面內容,如,密切聯(lián)系群眾、廉政建設、秘書工作、信訪工作、新聞工作、財政經濟、畬族經濟、林業(yè)經濟、民族團結、產業(yè)政策、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人大作用、共青團改革,等等。在福建、在浙江,針對縣域治理,習近平論及的問題更加廣泛而深刻,如,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文明、民營企業(yè)發(fā)展、林權改革、對外開放、海洋經濟、現(xiàn)代農業(yè)、生態(tài)立縣、山海協(xié)作、“千萬工程”、強縣擴權、“綠色GDP”、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基層民主監(jiān)督,等等。

完整的系統(tǒng)性。對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的成果目前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根據(jù)本文的初步研究,可以認為,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科學體系的一個子系統(tǒng)。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即立足當時,又與時俱進,系統(tǒng)回答了縣域發(fā)展和治理需要解決的實踐和理論問題,看似個別、部分獨立的論斷,統(tǒng)籌集合之后就具有了內在的聯(lián)系、邏輯的嚴密,整體性、系統(tǒng)性驟然突顯。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圍繞為什么要搞好縣域發(fā)展治理、怎樣搞好縣域發(fā)展治理,回答縣域發(fā)展治理的目標任務、對象內涵、方式方法、激勵動力、環(huán)境條件、根本保障以及如何避免走彎路、走岔路、走錯路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實踐的指導性。理論的價值要在實踐中體現(xiàn)。對實踐的指導性越強,理論就越具有價值,也就越具有深度。一種理論的指導意義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來自它的科學性、真理性,來自它是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不僅可以指導縣域發(fā)展治理取得成效,而且其中許多觀點在黨的十八大后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成為國家制度和戰(zhàn)略,為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今天的縣域治理有重大指導意義?;蛘哒f,經過時間的磨礪,習近平關于縣域的重要論述愈加顯示出理論的威力,顯示出對實踐的指導價值。

(本文系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成果)

注釋

[1]張博:《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②: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21-05/27/content_77530267.htm,2021年5月27日更新。

[2]高育紅:《初心不改 人民至上》,學習強國,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8231517386964439164&item_id=8231517386964439164,2021年4月20日更新。

[3]《習近平在會見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時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7536312,2015年9月1日更新。

[4][11][14]習近平:《知之深 愛之切》,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13、138、148頁。

[5]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

[6]林暉、周瑋、施雨岑、史競男、王鵬:《習近平的文化情懷》,《人民日報》,2022年5月12日,第1版。

[7]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求是》,2019年第1期。

[8][10]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頁。

[9]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2021年,第785頁。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18頁。

[13]習近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求是》,2020年第14期。

[15]蘭鋒、鄭昭、林蔚、單志強:《山海情懷 赤子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黨建篇》,2017年7月13日,第1版。

[16]《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樹立踐行正確政績觀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人民日報》,2022年3月2日,第1版。

參考文獻

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2020,《習近平在寧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習近平,2016,《知之深 愛之切》,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習近平,1992,《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責 編/桂 琰

許寶健,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學習時報社社長,高級編輯。研究方向為三農問題和縣域治理、黨史黨建、報業(yè)管理等。主要著作有《中國縣域經濟談》、《職務是把椅子——老子之道與為政之道》、《權力與“籠子”:百名落馬縣委書記教訓與啟示》、《百年大黨正年輕》(主編)、《調查“三農”》(主編)等。

[責任編輯:肖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