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中國共產黨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了強有力的遏制,大大壓縮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空間,有效遏制了歷史虛無主義的蔓延。在這種壓力下,歷史虛無主義衍生出“軟性”形態(tài),呈現(xiàn)話題更加聚焦、話語方式隱蔽、利用網絡信息存量、與“飯圈文化”結合等特點,愈加難以辨識。未來,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既不能幻想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也不能因歷史虛無主義的隱蔽性、社會思想環(huán)境的復雜性、網絡技術迭代更新的挑戰(zhàn)性而止步不前,必須要保持久久為功的態(tài)度和信念。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 中國共產黨 歷史觀 【中圖分類號】C912.67 【文獻標識碼】A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人民對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85年前的7月7日,宛平城下、盧溝橋畔,日本侵略軍為了滿足以武力吞并全中國的罪惡野心,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銘記的歷史。然而近年來,有些人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戰(zhàn)爭,或者選擇性遺忘抗戰(zhàn)史,導致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作為一種政治思潮,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蔓延多年,中國共產黨及理論界從未停止對其的回應與批判。當前,歷史虛無主義變化話語方式和傳播手法,表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
中國共產黨應對、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的諸多舉措,凸顯出以“立”為主、“立”“破”并舉的鮮明特點
在“立”的方面,2021年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部署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2021年5月印發(fā)《關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的通知》,部署全社會開展以黨史為核心的“四史”宣傳教育活動。這兩項活動在頂層設計上被賦予了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樹立正確歷史觀的鮮明指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更清晰地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堅持大歷史觀,將百年黨史置于中華文明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社會主義史、世界現(xiàn)代化史、世界政黨史的背景下來考察、審視。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一大批聚焦“四史”的書籍出版、影視作品和網絡課程播出、相關展覽推出,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比如電影《長津湖》、電視劇《覺醒年代》《功勛》等。由此在國內營造出學習黨史、國史,尊重英雄烈士,總結歷史經驗,點贊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就的濃厚氛圍。
在“破”的方面,一系列舉措對歷史虛無主義形成高壓態(tài)勢。“2021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發(fā)布“正本清源 明理增信”涉黨史辟謠榜,以澄清模糊認識,糾正誤解誤讀,批駁錯誤言論;各地司法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對網民發(fā)表侮辱英雄烈士、衛(wèi)國戍邊英雄官兵言論的行為進行懲處。這些舉措明示了應對、處理歷史虛無主義言行的基本思路,特別是把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納入法治化軌道,得到了社會普遍支持。
中國共產黨將歷史虛無主義定位于一種與馬克思主義根本對立的政治思潮(而不是歷史虛無主義所標榜的“價值中立”下的“學術探討”),充分把握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因而上述“立”“破”并舉的措施并不是處理一般性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的具體辦法,而是立足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戰(zhàn)略安排。“立”“破”并舉的措施宣示了中國共產黨對待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基本立場,宣示了中國共產黨捍衛(wèi)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話語權的決心,彰顯了對待歷史問題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并在社會中產生了以下效應:其一,使歷史虛無主義這一概念的知曉度上升,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個具有負面含義的概念進入人們的認知和話語中。其二,澄清、糾正了歷史虛無主義在評說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等方面制造的一些混亂、錯誤,不僅使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xiàn)、實質和危害,特別是其與中國共產黨歷史敘事的本質差別,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廣大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在面對相關歷史問題爭議時有了判斷是非的參照。其三,削弱了歷史虛無主義的社會基礎,帶動民間力量自發(fā)通過網絡參與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活動中,由此大大壓縮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空間,有效遏制了歷史虛無主義的蔓延。
歷史虛無主義以“軟性”姿態(tài)呈現(xiàn),愈加難以辨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虛無主義不斷遭到批判,導致其衍生出“軟性”形態(tài),即不是直白、系統(tǒng)地表述自己的理論主張,而是在零散化、碎片化的網絡討論中隱晦表達;不是用專業(yè)性的著作文章等嚴謹地呈現(xiàn)觀點,而是將核心觀點融入非專業(yè)性的討論中、融入大眾娛樂消遣的話題之中、融入大眾文化消費品之中。由此,歷史虛無主義變得“柔軟”,愈加難以辨識??傮w上看,當前我國歷史虛無主義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其一,話題更加聚焦。歷史虛無主義出場時,其討論對象涵括自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但當前,歷史虛無主義通過“借船出海”的方式,將話題聚焦于中共黨史和與中共黨史相關度較高的20世紀中國歷史大事件。具體話題的選擇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新中國史。歷史虛無主義如同以往,在“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上進行討論,以否認中共黨史的主題、主流,引導人們關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出現(xiàn)的失誤、曲折。二是改革開放史。歷史虛無主義重點討論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現(xiàn)象以及腐敗等問題,討論與官方敘述不一致甚至沖突的人和事件。這兩個方面的話題都指向否定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和中華民族的貢獻。
其二,話語方式隱蔽。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的話語方式可謂靈活多樣。或是用“后真相”的手法,用主觀替代客觀,讓情感駕馭事實,使網民難辨真?zhèn)?、無法判斷;或是用隱喻、提喻、轉喻等手法,不直接說出結論,而是通過文字、視頻、音頻等信息使其所持的態(tài)度、立場和意圖被網民接受。在信息呈現(xiàn)上,常常將不合規(guī)的信息與符合網絡監(jiān)管要求的信息混雜在一起,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圖片毫無邏輯地擺放在一起,將不同性質的歷史事件僅以現(xiàn)象的相似性羅列在一起,將學術討論、學術話語與政治觀點混雜在一起,從而增強隱蔽性、迷惑性,以致一些信息能夠逃脫監(jiān)管,在網絡空間長期存在。
其三,利用網絡信息存量。由于國家加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網民積極參與網絡監(jiān)督,歷史虛無主義在國內網絡空間難以做更多的信息增量,于是便利用網絡中的一些信息存量來表達,一些網站、微信公眾號挖掘前幾年甚至多年前的信息進行再轉發(fā),以吸引網民關注。比如某平臺有提問“地主真的都是壞的嗎?”這一問題幾年前就已討論,并有多人作答。但又被重新提出進行討論。
其四,在網絡爭論中傳播。根據網絡輿論的特點,積極利用網絡爭論進行表達,是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中傳播的一種重要手法。2021年,圍繞嚴懲用“沙雕連”污名化抗美援朝志愿軍的知名“大V”、某高校教師質疑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等話題,網絡空間出現(xiàn)了激烈的爭論。在爭論中,歷史虛無主義獲得了公開、直白的表達機會,具有鮮明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的言論大量出現(xiàn)。同時,在爭論中,歷史虛無主義對“是否存在歷史虛無主義”“什么樣的言論屬于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與學術討論有什么關系”等網民缺乏共識的問題作出了引導性的回答。
其五,與“飯圈文化”結合。比如,某內地明星被曝曾有過多次前往日本乃木神社、靖國神社拍照和參加活動的行為,引發(fā)媒體和網友的批評。然而該明星的部分粉絲無視民族感情被傷害的事實,極力維護偶像,并在社交媒體上為其洗白辯護,發(fā)表了許多對歷史不負責任的觀點;知名手游《江南百景圖》不僅將岳飛游戲身份設為無用“閑人”,還將其形象設計為“肉袒牽羊”的投降者形象,引起了一些玩家和媒體的批評,但也有部分網民為其辯護或者不以為然;一些粉絲為維護其偶像的“人設”,要求歷史影視劇的情節(jié)、場景必須符合偶像形象需要,無視對歷史真實和角色原貌的違背、偏離;等等。這些現(xiàn)象都體現(xiàn)了歷史虛無主義與“飯圈文化”結合的趨勢。
歷史虛無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在并存中交流、交融、交鋒
歷史虛無主義從生成到蔓延,既有其國際背景、社會基礎,也得益于學術研究鏈接和互聯(lián)網技術賦能。關于這些方面,學術界討論很多,在此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歷史虛無主義走向“軟性”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即當代中國思想領域多種社會思潮在并存中交流、交融、交鋒。當前,在多樣化的社會思潮中,既有價值指向、實踐指向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鮮明對立的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等,也有價值指向不夠鮮明、與大眾日常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消費主義、泛娛樂主義、網絡民粹主義等。這些思潮在不同的境況下給予歷史虛無主義以不同的給養(yǎng)和支持。當新自由主義等甚囂塵上時,其著眼于改造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從現(xiàn)實的角度提出各種主張,配合歷史虛無主義從歷史的角度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在輿論空間中相互呼應?,F(xiàn)今,在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新自由主義造成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兩極分化,西方國家在“普世價值”的掩護下大搞“雙重標準”的情況下,歷史虛無主義轉向與消費主義、泛娛樂主義、網絡民粹主義“共舞”。主要表現(xiàn)為:
其一,利用消費主義。由于資本的推動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消費主義思潮逐漸在我國蔓延,已經存在于大眾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消費主義遵循“消費至上”的原則,一切事物只要能夠滿足“需要”,就能夠成為被消費的對象,歷史也不例外。歷史虛無主義抓住消費主義影響下人們熱衷于通過消費滿足自身欲望的普遍心理,裝扮歷史以滿足大眾獵奇、娛樂的需求,將其核心觀點轉化為抓人眼球、受人追捧的消費形式和內容。比如,歷史虛無主義熱衷于“挖掘”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中共黨史的邊角史料,隨意捏造、添油加醋以滿足人們獵奇、求異的消費心理。過分渲染歷史的偶然因素、無限放大和虛構歷史細節(jié),一方面可能導致歷史成為經濟利益的附庸,另一方面也影響受眾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
其二,借助泛娛樂主義。伴隨互聯(lián)網媒體市場化發(fā)展,在資本增值需要的推動下,泛娛樂主義日益發(fā)展,并深深影響了一批網民的心理和思想,以致他們表現(xiàn)出明顯的娛樂心態(tài)、娛樂思維,崇尚惡搞、戲謔、調侃。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利用惡搞手法,通過對經典作品、英雄烈士、重要歷史事件等的顛覆重構來制造“笑點”“笑料”,企圖通過強烈“反差”達到全面“反轉”的目的,改變人們對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認知,消解紅色經典和英雄烈士所標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
其三,結合網絡民粹主義。近年來,民粹主義在我國網絡空間生成、發(fā)展和聚合。網絡民粹主義常以“社會正義”的名義,運用道德砝碼,通過夸大精英與大眾的階層分離、情感鴻溝和利益對立,甚至歪曲事實,以激發(fā)一部分網民仇富、仇官、反智的情緒。歷史虛無主義在“仇官”方面找到與網絡民粹主義的共同話語。其在網絡民粹主義輿論發(fā)酵中,加入歷史維度的信息,從歷史中找尋各種素材,引導網民否定政府決策和官員行為,將個別網民對個別政府部門、官員的不滿升級為對國家政治制度的怨恨。
歷史虛無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的交融,不僅會擴大其議題范圍、影響范圍,增強其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會使歷史虛無主義信息夾雜在日常生活話題、娛樂消費形式之中,給特定的政治意圖穿上“隱身衣”,這就大大增加了辨識、遏制的難度。
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要久久為功
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既不能幻想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也不能因歷史虛無主義的隱蔽性、社會思想環(huán)境的復雜性、網絡技術迭代更新的挑戰(zhàn)性而止步不前,應保持久久為功的態(tài)度和信念。
其一,從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來看,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一直經受各種錯誤思潮的抹黑、攻擊、歪曲、肢解,也一直在與各種資產階級的理論學說、來自工人運動內部各種非科學的思想理論展開理論斗爭。正是在回應各種錯誤思潮、思想的詰難、誤解中,馬克思主義不斷發(fā)展完善,自覺回答時代之問、實踐之問,從而保持理論的生命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人類“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前提下,在馬克思主義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思想處于共時性狀態(tài)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和運用必然處于復雜的思想環(huán)境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理論挑戰(zhàn),因此,必須要以堅定的斗爭姿態(tài)、科學的思想內容去應對,在批判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改造世界的強大功能??梢哉f,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是繼續(xù)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相當長時間內我國面臨的重要任務。
其二,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時代大潮來看,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正向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但是,新征程上不會風平浪靜,存在著許多可以確定的和難以確定的風險與挑戰(zhàn)。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形成挑戰(zhàn),其通過重塑人們的歷史認知、歷史思維和歷史觀念,在精神層面破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體自覺,在政治層面破壞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所以,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是洞察歷史大勢、把握歷史規(guī)律、掌握歷史主動的內在要求,是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思想保證。
其三,從當前全球風云變幻來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說明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fā)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fā)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西方國家內部矛盾重重、整體實力逐步衰落,中國不再是一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只能接受和適應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國家,而是經濟總量位列世界第二、能夠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對外部世界影響力日益增長的國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推動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tài)、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意味著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風險挑戰(zhàn)的等級與復雜程度都會提升。由于兩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較量是長期演進的過程,我國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正本清源也要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
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要在充分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深化。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對立的解決“絕不只是認識的任務,而且是現(xiàn)實生活的任務”。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在“認識的任務”上,要從整體上把握我國各種社會思潮交流、交融、交鋒的情況,充分認識歷史虛無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之間的關系;要從學理上揭示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基礎、核心觀點、傳播特點、發(fā)展趨勢和影響危害,特別要拓展研究視域、借鑒其他學科研究方法,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新變化、新趨勢作出科學研判和深入分析;要科學區(qū)分學術思想與政治觀點、學術研究與政治鼓動,形成清晰的判斷標準、辨識方法。在“現(xiàn)實生活的任務”上,要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現(xiàn)實表征,著眼于掌握歷史話語權,堅持敢于斗爭的精神,從制度建設、法治完善、教育守正、網絡治理、傳播創(chuàng)新等多個方面持續(xù)推進,開展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思想理論斗爭。
(作者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研究一般項目“新形勢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新動態(tài)與應對研究”(項目編號:17BKS11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