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综合夜夜黑人鲁色,超91在线,久久夜视频,91av免费在线观看,在线视频二区,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推動共同富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行動價值。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一開始就與共同富裕緊緊聯系在一起,為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論準備、寶貴經驗和物質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對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形成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和“先富共富”的新思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辟了共同富裕的新境界,深化了對推動共同富裕的規(guī)律性認識,我們黨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理論進路;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F12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09-0014-04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行動價值。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史就是一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史。從理論探索到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從粗線條勾勒到系統(tǒng)化、體系化、精細化的構建,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小康社會的順利建成,從頂層設計到“最后一公里”落地,中國共產黨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形成了規(guī)律性認識、實現了階段性目標,正團結帶領全體人民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

社會主義的進程一開始就與共同富裕緊緊聯系在一起

“20億農民站在工業(yè)文明的入口處:這就是在20世紀下半葉當今世界向社會科學提出的主要問題。”在一個社會生產力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富裕,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面臨的首要任務。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改造落后的小農經濟為合作經濟,順利跨過“工業(yè)文明的入口處”,建設更富更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在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過程中,1953年12月16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決議》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黨在農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為農民所能夠接受的道理和辦法去教育和促進農民群眾逐步聯合組織起來,逐步實行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使農業(yè)能夠由落后的小規(guī)模生產的個體經濟變?yōu)橄冗M的大規(guī)模生產的合作經濟,以便逐步克服工業(yè)和農業(yè)這兩個經濟部門發(fā)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并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共同富裕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過程中絕非偶然,這表明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行動價值。

在毛澤東看來,共同富裕具有豐富內涵。實現共同富裕不僅要發(fā)展生產,增加人民的物質福利,而且要不斷提高人民的政治覺悟和文化程度。“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條件,集體化和合作化使人民的生活普遍好起來,堅定了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啟,我國“取得了按照計劃發(fā)展自己的經濟和文化的條件”,社會面貌逐漸發(fā)生變化,經濟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從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看,改革開放前夕城鎮(zhèn)內部的基尼系數約為0.16,農村內部的基尼系數約為0.21,這一基尼系數遠遠低于同期世界上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從推動共同富裕的效果看,中國廣大鄉(xiāng)村普遍建立了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基礎教育體系。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高度評價:“毛澤東的土地改革、普及識字、擴大公共醫(yī)療保健等政策,對改革后的經濟增長起了非常有益的作用。改革后的中國受益于改革前中國所取得的成果的程度,應得到更多的確認。”

在毛澤東避免兩極分化引導大家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思想的指引下,全國人民干勁十足,形成了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局面,為推動共同富裕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物質基礎。

形成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和“先富共富”的新思路

在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總結和反思中,共同富裕的理論得到了深化,形成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和“先富共富”的新思路。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貧窮,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現在看來這個路子是對的。”鄧小平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指出:“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這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鄧小平從戰(zhàn)略的高度作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yōu)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的科學論斷。在鄧小平看來,所謂共同富裕,即“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民的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沒有太富的人,也沒有太窮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過”“共同富裕,那時候我們叫小康社會,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會”。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反思中,鄧小平指出,過去“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忽視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是說他不想發(fā)展生產力,但方法不都是對頭的”。鑒于此,鄧小平從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的角度出發(fā),提出“先富”到“共富”的共同富裕新思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qū)發(fā)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qū),這是加速發(fā)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在避免兩極分化、推動共同富裕的具體方式方法上,鄧小平反復提醒人們,既不能走絕對平均主義的老路,也不能走西方私有化的邪路,而是要走“先富”帶動、支援、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共富”的共同富裕道路。這個共同富裕的道路,鄧小平從改革一開始就講,一直講到1992年南方談話。“發(fā)達地區(qū)要繼續(xù)發(fā)展,并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fā)達地區(qū)。”關于避免兩極分化,鄧小平指出:“對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個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稅。還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來以后,自愿拿出錢來辦教育、修路。”由此可見,廣大人民群眾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如何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來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一直是鄧小平關心的兩個大問題。

鄧小平的“先富共富論”開啟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大門。在此基礎上,江澤民針對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的問題,提出了“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先富”到“共富”新原則。胡錦濤堅持科學發(fā)展,更加注重“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統(tǒng)一,通過“積極扶持”“振興發(fā)展”“促進崛起”等政策措施,探索減少相對貧困的有效路徑,不斷緩解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鄧小平曾經高瞻遠矚地指出:“共同致富……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在“先富共富論”和“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指導下,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駛入快車道。截至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6100美元,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也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0.28,攀升至2001年的0.447,2012年達到0.474。這些數據的變化表明,在富起來之后,消除絕對貧困、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被提上日程。正如鄧小平所預料的,實現共同富裕成為了新時代的中心課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辟了共同富裕的新境界

在新時代,共同富裕不僅是理論問題,也是久久為功、腳踏實地的實踐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探索,對共同富裕理論作了新闡釋,對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作了新部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被提到實踐日程上來。中國共產黨人對共同富裕的認識不斷深化。從鄧小平指出的“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的“將來時”,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的“進行時”,共同富裕開啟了從價值性訴求、終極性目標、理想性愿景,向制度性安排、階段性目標、漸進性發(fā)展過程、實然性狀態(tài)轉化的進程。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會,支持浙江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共同富裕成為了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標志著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在新時代,共同富裕不僅是頂層設計問題,也是“最后一公里”落地問題。在共同富裕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人把辯證唯物主義作為看家本領,把強化頂層設計和抓好“最后一公里”落地相結合,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在頂層設計上,實現共同富裕分三步走:到“十四五”時期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坏?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qū)間。只有加強頂層設計,把全面發(fā)展和差別有序、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分階段推進辯證統(tǒng)一起來,統(tǒng)籌好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把握好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促進有效市場的初次分配、有為政府的二次分配、有愛社會的三次分配的相互結合,才能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最后一公里”落地工作上,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體制機制等制度性安排,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鼓勵先行示范,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使得共同富裕更加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

在新時代,“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要求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又要注意發(fā)展的平衡性、協(xié)調性、可持續(xù)性、整體性。共同富裕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方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共同富裕意味著經濟發(fā)達、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huán)境優(yōu)美、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yè)。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我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堅持先富幫后富、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昭示我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功能。只有主動解決好地區(qū)差距、城鄉(xiāng)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群眾才能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本文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新時代首都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提升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18A5331〉、一般課題“馬克思信用財產理論及其對首都信用治理啟示研究”〈項目編號:2021C6497〉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劉長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