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综合夜夜黑人鲁色,超91在线,久久夜视频,91av免费在线观看,在线视频二区,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chuàng) > 正文

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

【摘要】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堅持大歷史觀,強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認同,鞏固中國式現代化是順應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政黨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認知,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必然全面勝利實現的歷史自信和歷史主動,提升世代依次更替是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路徑的行動自覺。新時代中國青年發(fā)展與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重合同頻,青年應自覺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鋒力量,形成理性的未來預期,強化斗爭意識、增強斗爭本領,全面提升以健康和教育為核心內容的勞動實踐能力。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大歷史觀 新時代 青年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也是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主題以及青年的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既要以大歷史觀科學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牢固樹立強烈的歷史自信、歷史主動、歷史自覺;又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對青年群體的基本要求鏡鑒自身存在的主要不足,以時不我待的歷史責任感強化自身素質,淬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鋒力量。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堅持大歷史觀,堅定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認知、情感認同和行動自覺

大歷史觀作為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和社會現象去把握歷史本質的科學方法,是從更長的歷史時段、更寬廣的社會領域、更全面的歷史材料、更翔實的事件細節(jié),以系統觀念、全局意識、戰(zhàn)略思維把握歷史的主流本質和主題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證明,無論會遇到什么樣的曲折,歷史都總是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向前發(fā)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運用大歷史觀得出的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結論。因此,認清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大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無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

強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認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歷程,創(chuàng)造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奇跡、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這是黨長期有效執(zhí)政的最大合法性來源、最大民意基礎和物質基礎,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底氣。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85698元,比上年增長3.0%,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741美元,連續(xù)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穩(wěn)居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世界銀行報告指出,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8.6%,中國對世界減貧貢獻超過70%。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發(fā)布的《2021—2022年人類發(fā)展報告》顯示,全球人類發(fā)展指數(HDI)首次出現了連續(xù)兩年的倒退下降,超過90%的國家在2020年或2021年下降;而連續(xù)兩年下降者,更占40%以上。在全球HDI普降中,中國的HDI由2019年的0.761提升至2021年的0.768,逆勢增長。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深刻體會歷史結論和現實成就中展現出來的黨的領導的合法性、合理性、正當性、規(guī)律性,以及面向未來的歷史必然性,日益增強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和歷史必然。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堅決防止和杜絕國內外敵對勢力通過意識形態(tài)滲透或“認知戰(zhàn)”等方式來消解黨的領導的合法性以破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圖謀。國內外敵對勢力是絕不愿看到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他們千方百計以造謠誣蔑或混淆視聽的“信息戰(zhàn)”“輿論論”“認知戰(zhàn)”等手段,否認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破壞中國式現代化:以歷史虛無主義解構、詆毀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以民族優(yōu)劣論貶損、污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質和作為唯一綿延不絕的文明的偉大,以所謂“政治正確”的議題沖擊、破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因此,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直面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在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侵襲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褪色、永不變色。

鞏固中國式現代化是順應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政黨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認知。中國式現代化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演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概念是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10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來的。在這一時期,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尤其是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提出“學術中國化”的理論命題并進行實踐。比如,1938年4月,著名哲學家艾思奇在《哲學的現狀和任務》一文中鮮明地提出:“現在需要來一個哲學研究的中國化、現實化的運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1979年1月,鄧小平同志談及科學研究和四個現代化、引進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時,就提出要“搞出中國式的更好更新的東西”。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英中文化協會執(zhí)行委員會代表團時明確提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概念。

中國式現代化既與我們黨一直以來不斷探索“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歷史實踐一脈相承,又是對人口多、底子薄基礎上的“中國式的現代化”的螺旋式發(fā)展。1954年9月15日,毛澤東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指出:“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yè)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進行現代化建設。周恩來同志在這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的經濟原來是很落后的。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yè)、現代化的農業(y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yè)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初步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規(guī)劃了路線圖。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英中文化協會執(zhí)行委員會代表團時指出:“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在同月的黨的理論務虛會上,鄧小平同志強調:“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fā)。”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國式的現代化”解決的是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國現狀基礎上的基本現代化,而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中國式的現代化”繼承基礎上的螺旋式發(fā)展,是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的高質量發(fā)展的現代化。

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必然全面勝利實現的歷史自信和歷史主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自信根植于中國人民一開始探討現代化時就主張走非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底蘊?,F代化的歷史進程和相關理論最早在西方國家興起和盛行,無論是現代化實踐及其成效,還是現代化的理論和話語權,均是由現代化的西方國家所主宰。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成為有影響力的現代化路徑之前,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在相當長時期被眾多國家奉為進入現代化的圭臬,“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一直占據統治地位。獲得先發(fā)優(yōu)勢而進入現代化的西方國家,絕大多數是通過戰(zhàn)爭、殖民、掠奪等方式而實現。因而,模仿西方現代化老路的后發(fā)國家和民族獨立國家,鮮有成功進入現代化的范例。在中華民族追求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審慎對待西方現代化的歷史進路及其理論,總是結合中華民族的底氣骨氣志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來確認推進。1933年7月,《申報月刊》出版創(chuàng)刊周年紀念特大號,刊載“中國現代化問題特輯”,核心論題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條件和方式,對“現代化”這個在當時非常新鮮陌生的社會科學詞匯進行了集中使用和討論。從政治宣示角度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內容,蘊含著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tài)觀等,要在廣大社會成員尤其是廣大青年中牢牢占據主流地位。毋庸諱言,這必定是一個逐步建設積累和鞏固發(fā)展的過程,是新觀念和舊觀念、新文化和舊文化、新心態(tài)和舊心態(tài)等進行相互較量和此消彼長的較長過程。因此,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積極汲取豐富的歷史滋養(yǎng),牢固樹立歷史自信,更加自覺主動地投入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之中。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進一步堅定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成功的歷史自信。新時代中國青年是天然的愛國主義者,但少數青年因青年群體具有情感波動起伏較大的固有局限,或因個人利益受損、國家面臨困難、國際形勢復雜等而左右搖擺、失去立場。新時代中國青年更加自信、自強、富于思辨精神,但部分青年尚未完全實現心理平等、民族自信基礎上的平視,仍然出現了對我國各方面快速發(fā)展及其成就不自信或者低估的消極現象。少數青年盲目夸大我國發(fā)展水平、盲目自信而認為不再需要向其他國家或其他文明學習借鑒吸收的錯誤看法,固然不可取。但也有個別青年因不自信或自卑情緒而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成就給予較低評價,影響了其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尤其需警惕和解決。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國際地位,90.1%的青年認為我國處在世界中上或上層水平,其中認為處于世界上層水平的占53.7%;在軍事實力方面,89.7%的青年認為我國處在世界中上或上層水平,其中認為處于上層水平的占50.0%;對于執(zhí)政能力,83.6%的青年認為我國處在世界中上或上層水平,其中認為處于世界上層水平的占48.6%;在經濟實力方面,79.8%的青年認為我國處在世界中上或上層水平,其中認為處于上層水平的只有32.4%;在文化實力方面,78.3%的青年認為我國處在世界中上或上層水平,其中認為處于上層水平的只有31.9%;在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方面,61.1%的青年認為我國處在世界中上或上層水平,其中認為處于上層水平的只有20.8%。盡管新時代中國青年對我國國際地位、軍事實力、執(zhí)政能力、經濟實力、文化實力、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的評價普遍較高,但認為我國在各個方面處于世界上層水平的比例不高,沒有反映出我國真實的水平。這一調查結果,既有可能是因為青年對經濟社會發(fā)展有更高期待,也有可能是因為部分青年并不掌握充分的國際信息,還有可能是映射出隱藏在部分青年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因此,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拓展國際視野,以更寬廣的國際視野科學評估我國的積極貢獻,將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巨大進步的現實效果轉化為內心深處的自豪和自信。

提升世代依次更替是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路徑的行動自覺。中國式現代化與新時代中國青年發(fā)展進程吻合,并以青年群體為主要載體實現有效拓展。新生代與中年代、老年代等多世代并存,是任何社會均存在的客觀現實。不斷生成的新生代,總是處在時代發(fā)展和社會變遷的歷史進程之中。社會新價值觀的產生形成或主導價值觀的變化,正好與新生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人生階段相重合。新生代一般會把社會重大變化融入到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體系之中,又主要通過生活方式和青年文化進行直接彰顯。從世界歷史的進程看,一個社會新價值觀的生成、主導價值觀或優(yōu)先價值觀的轉變,一般是通過新生代不斷替代中年代和老年代的世代更替來實現。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的:“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改變舊的環(huán)境。”世代依次更替不僅是一個自然過程,更是一個社會變遷的社會過程。新生代以新生活方式、新行為習慣、新青年文化等作為載體,在日常生活層面表現出新現象、新事物、新文化,為中年代、老年代所普遍直接感知并作出積極的或消極的回應和反饋,由此標志著新生代在社會結構中的全面生成。新生代的社會本質,就是新的年齡組群以相近的群體意識、相似的群體行為、共通的群體訴求、類似的社會期待進入到社會結構之中,并以相對穩(wěn)固的社會群體方式采取社會行動和進行群體利益博弈。新生代社會地位的全面鞏固,意味著社會結構中新社會群體的生成發(fā)展,意味著原有社會結構內的世代關系發(fā)生新變化。因此,以“90后”“00后”“10后”為主要世代組成的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充分認識到自身進入歷史前臺必須肩負的時代責任,使自身的世代轉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實現和諧統一。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充分發(fā)揮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場長期而艱巨的社會革命,必然與青年作為新世代站穩(wěn)腳跟、全面融入社會并充分展現生力軍作用密切相關,并且最終依靠世代的和諧更替、有序更替、傳承更替而更好實現。“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青年是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中最活躍的要素,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必然是青年群體優(yōu)先實現再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漸進過程。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指出,用“整個社會的力量共同經營生產和由此引起的生產新發(fā)展,也需要一種全新的人,并將創(chuàng)造出這種新人來”。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成為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要自覺主動地向中年代、老年代虛心學習,形成和諧的世代關系,并通過文化反哺等作為載體,推動中年代、老年代發(fā)展出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素養(yǎng)和能力。

新時代中國青年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中國式現代化擁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了必須具備現代化基本素質的相關要求。與中國式現代化要求青年應該具備的高素質相比,當代青年還存在一些差距,必須勇擔使命,努力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擁有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精神素養(yǎng)、現代化素質、綜合能力。

主動激發(fā)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內生動力的主要提供者。從人類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走出了與西方現代化迥異的、主要依靠自身努力和創(chuàng)造、成功推進和拓展現代化進程的嶄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以內生動力為主要驅動力的現代化發(fā)展方式,是明顯區(qū)別于西方發(fā)達國家以對外擴張的外部動力為主要驅動力的原始資本積累的現代化發(fā)展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是現代化內容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青春民族基因的有機結合。中華民族是青春的民族,中華民族的青春基因正是源源不斷的現代化內生動力。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體社會成員朝著共同目標集聚眾力、勠力同心的一致社會行動,強調團結合作。團結合作來自于信任,團結合作本身也是信任,越是有機團結和緊密合作,社會信任就越是強勁。社會團結合作既能催生內生動力,更能形成個體內生動力的疊加效應。從社會主體來看,內生動力的來源必然是以新時代中國青年為主要對象。青年只有把自己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與者、奮斗者,才能真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能否成功推進,主要取決于社會成員尤其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朝著共同目標的努力程度及其努力形成的合力大小。由此,新時代中國青年既要增強對黨、政府、社會的信任程度,又要以自身的社會公德、友善舉動、志愿服務等推進全社會信任的增長,形成全社會、全民族的有機團結合作。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成為更自覺主動的勞動生產者。更高的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但“在一些青年中,青春沾染了惰氣、暮氣、邪氣。還有一些青年眼高手低、心浮氣躁,耽于空想、怠于實踐,甚至幻想著天上掉餡餅、一拳砸出個金娃娃來”。“啃老族”“宅”“佛系”“躺平”等消極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產生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秉持對自身、家庭、社會、民族、國家、歷史等負責的態(tài)度,不斷提升自身人力資本,積極投身勞動力市場。

自覺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鋒力量。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挑大梁、擔大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是科技創(chuàng)新最關鍵的因素。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呼喚創(chuàng)新的人才。”“未來總是屬于年青人的。擁有一大批創(chuàng)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chuàng)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fā)展希望之所在。”截至2022年末,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7556萬人;人才資源總量達2.2億人,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研發(fā)人員總量穩(wěn)居世界首位。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zhàn)略,全方位培養(yǎng)、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fā)布的《2022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繼續(xù)上升,位列第11名。應該說,我國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的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不可否認,我國與高收入國家尤其是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新時代中國青年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既要看到已有成就而樹立起科技自信,又要看到現有差距而立志科技自強,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成為基礎研究的排頭兵。基礎研究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zhàn)略性、系統性布局。”當前,我國基礎研究與原始創(chuàng)新日益受到重視。數據顯示,十年間,我國科技實力實現躍升,全社會研發(fā)經費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研發(fā)投入強度從1.91%提升到2.55%;基礎研究投入從2012年的499億元提高到2022年約1951億元,占全社會研發(fā)經費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發(fā)人員總量從2012年的325萬人年提高到2022年預計超過600萬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但不可否認,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占比低于發(fā)達國家15%至20%的普遍水平。此外,我國青年科技人才對于基礎研究的興趣以及堅守長周期的基礎研究的耐心、毅力等仍需加強。由此可知,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投身基礎研究的意愿、興趣、毅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態(tài)度不斷夯實基礎研究實力、提升源頭創(chuàng)新能力,使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創(chuàng)新作為發(fā)展第一動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fā)揮作用。

形成理性的未來預期,強化斗爭意識、增強斗爭本領。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對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美好生活和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保持理性預期和清醒認識。毛澤東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中國式現代化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但并不會自動地為我們提供優(yōu)越的發(fā)展條件,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接續(xù)的辛苦勞動,始終保持頑強拼搏、勇于開拓的精氣神。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做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做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更不能做空想者、躺平者、搭車者、啃老者。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結果顯示,從不公平現象方面來看,分別有35.5%、33.3%、29.1%的青年認為在財富及收入分配、城鄉(xiāng)之間的權利或待遇、工作與就業(yè)機會方面存在不公平現象。由此可以看出,新時代中國青年尤其是正在進入社會結構中的“00后”對社會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設和現實情況有著更高要求和期待。因此,新時代中國青年既要明白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自然而然的歷史過程,而是需要通過付出極大努力才能實現的;也要明白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這些不足是發(fā)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也正是我們需要努力解決的。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可能遭遇的阻力、壓力、困難、問題、風險挑戰(zhàn)作堅決的斗爭。我國越是發(fā)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國式現代化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發(fā)展過程,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也總是留給有思路、有志向、有韌勁的人們的。”這就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理性對待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理性對待個人與集體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提升風險防控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自覺地把“小我”融入“大我”。此外,要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邏輯規(guī)律,超越既得利益和路徑依賴,盡可能擺脫自身利益偏好,審慎科學對待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新現象、新事物。

全面提升以健康和教育為核心內容的勞動實踐能力。每一位社會成員達到人的現代化水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表征。“發(fā)展的核心是人的發(fā)展。”人的發(fā)展是以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全面發(fā)展。由此,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紅利以實現人才強國戰(zhàn)略和人力資源強國目標。進入21世紀以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全民文化素養(yǎng),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同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與時代同行,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格局性變化,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由2012年的30.0%躍升至2022年的59.6%,提高29.6個百分點。需要強調的是,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Φ闹匾獦酥?。目前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qū)不斷推動高等教育發(fā)展,把高質量青年人才作為國家和地區(qū)的一種核心競爭力,不同國家之間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全面提升身心健康水平。社會成員身心健康是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標準和基本目標。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必須是身心健康的青年。身心健康的青年,才能更好地擔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任。但當前部分青年的身心健康狀況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還存在差距。比如,少數青年體質健康水平不達標、一些青年情緒問題和孤獨感不斷增多,還有一些青年深受睡眠問題困擾。第一,青年體質狀況需要高度重視。從已有的國民體質監(jiān)測數據來看,全國3—69周歲人口的體質達標率呈穩(wěn)定上升趨勢,但20—39歲的青年體質達標率振蕩下滑。第二,青年心理問題加劇,情緒問題和孤獨感不斷增多。《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我國約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由此可知,黨和國家要從制度設計、政策制定、資源配置、社會動員等方面統籌推進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需求的青年高質量發(fā)展,培養(yǎng)造就身心健康狀態(tài)好、精神素養(yǎng)高、勞動實踐能力強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先鋒力量。

(作者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新興青年群體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設計與實踐路徑”(項目編號:21@ZH02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③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

④《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⑤《鄧小平年譜》(第4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

⑥《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

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責編/孫渴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