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訊(韓拓)60年前,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zhèn)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再次強調了要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承德市兩級法院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加強科技賦能、做好推廣宣傳,“四措并舉”持續(xù)推進“一村一法官、一社區(qū)一法官、一校一法官”(“三個一”)工作機制走深走實,以司法為民、能動司法為理念,描繪出一幅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畫卷。
以“司法為民”“能動司法”的理念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承德市隆化縣湯頭溝鎮(zhèn)法官工作站的法官與特邀調解員介紹工作情況 人民論壇 韓拓 攝
參與基層治理、服務社會治理大格局已成為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基層法院在司法審判之外承擔了大量社會治理工作,在事實上以回應性、參與性司法推動了基層社會走向善治。2021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人民法庭要積極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社會治理框架,充分利用轄區(qū)黨委政府組織優(yōu)勢,明確服務轄區(qū)大局司法需求,有的放矢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加強對矛盾糾紛的預防和化解;同時,尊重人民法庭創(chuàng)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服務于基層黨委政府,以更大力度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實踐中,要注重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實效性,凸顯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為貫徹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的指示精神,自2021年下半年,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提出構建“三個一”工作機制,恰恰體現了承德市兩級法院堅持把能動司法貫穿到基層社會治理框架當中,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司法作為,也展現了承德市兩級法院始終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努力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責任和擔當。
在依法辦案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司法建議,是司法機關參與社會治理的有效措施。承德中院以問題為導向,始終堅持在審執(zhí)工作一線和基層法治工作一線,對類案、同案進行系統性梳理和歸納總結,有針對性地向行政機關、行業(yè)協會、社會團體提出司法建議。為確保所提司法建議的問題精準、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承德中院還會組織開展調研工作、實地走訪。截至目前,承德中院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本著“抓早抓小抓預防”的原則,發(fā)出風險防控預案32個,提出司法建議53篇,反饋率達100%。承德中院司法建議工作之所以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其原因在于近年來承德中院在河北省高院的指導下,堅決落實“三個一”工作機制要求,與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土地所等部門橫向聯動,同時還與鄉(xiāng)鎮(zhèn)綜治中心建立會商機制。承德市兩級法院和人民法庭分別與100家市縣鄉(xiāng)三級行政機關、行業(yè)協會、社會團體與104個訴前調解組織完成對接,實現司法調解與社會調解、行業(yè)調解的橫向交互,形成糾紛化解合力。
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既是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基點,也是積極探索人民法院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建設的重要途徑。承德中院依托“三個一”工作機制,積極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兩年來,在河北高院的指導下,承德中院“三個一”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司法資源力量下沉基層工作卓有成效。以法官工作站(室)為基點,承德市兩級法院442名法官及法官助理與社區(qū)、行政村對接,包聯了全市2459個行政村、205個社區(qū)、599所學校,實現了法官工作站(室)的全覆蓋。可以說,承德市兩級法院不僅很好地完成了“一村一法官、一社區(qū)一法官、一校一法官”工作機制搭建工作,而且還在更高質量上詮釋了“三個一”工作機制的核心要旨——“一個都不能少”,即在司法資源力量下沉基層、人民法庭服務保障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的過程中做到全域覆蓋,充分體現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
發(fā)動和依靠群眾,擴容多元解紛“朋友圈”,形成訴源治理合力
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群眾路線作為一以貫之的靈魂。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既是“楓橋經驗”的精髓,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關鍵。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強調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同時,更側重和突出服務群眾,政府職能更強調從管理轉向服務,暢通群眾訴求表達,開展服務群眾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強調服務是實現社會平安和諧穩(wěn)定的金鑰匙。承德地處山區(qū),總面積為39511.89平方千米,下轄2459個行政村及205個社區(qū),常住人口333.63萬。承德山路眾多、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的特點,導致各地在司法力量和資源下沉基層、推進構建“三個一”工作機制的過程中必然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為解決基層調解過程中法官少的問題,承德市兩級法院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扭住“發(fā)動和依靠群眾”這一關鍵,專門聘請了3058名特邀調解員,建立名冊、錄入信息、入駐法官工作站(室)。在包聯法官指導下,特邀調解員進行現場調解、網上調解、跨域調解,不辭辛苦深入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協助法官做好矛盾糾紛排查、涉法涉訴信訪化解、普法宣傳等工作,大大提高了調解效率和質量。
特邀調解員總結調解經驗和技巧的工作筆記 人民論壇 韓拓 攝
為堅持走好群眾路線、發(fā)動群眾做群眾工作、依靠群眾做群眾工作,同時也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對“三個一”工作的知曉度和認可度,讓群眾遇到糾紛找法官、找特邀調解員,必須切實加強包聯法官和特邀調解員兩支隊伍建設。在特邀調解員的選才用才方面:既要堅持選才多樣性,又要把握用才的針對性。承德中院聘請的特邀調解員既有德高望重鄉(xiāng)賢也有群眾愛戴的黨員模范,既有志在發(fā)揮余熱的退休老干部也有躊躇滿志的大學畢業(yè)生,只要在服務群眾有熱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就具備了被選為特邀調解員的基本素質。同時,特邀調解員尤以鄉(xiāng)村、街道基層退休干部為主力軍,這樣可以發(fā)揮他們多年從事基層工作的經驗和在職期間積攢的威望,在訴前解紛調解過程中發(fā)揮更大效能。此外,為提高司法效能,提升特邀調解員的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技能,承德中院堅持落實完善駐庭調解員機制,加強對特邀調解員的培訓指導,通過以“典”帶“面”,打造更多“金牌特邀調解員”“優(yōu)秀特邀調解員”。
特邀調解員不僅有效解決了司法資源力量下沉基層過程中出現的人力短缺問題,形成了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的訴前解紛合力,而且倒逼法官走進基層,第一時間了解村民生活,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時間發(fā)現矛盾萌芽,第一時間進行宣傳普法,第一時間化解糾紛,形成了“法官走出法庭、沉入基層、服務到家”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了“讓人民群眾有了法律困惑就能想到法官,就能聯系到法官”。2022年至2023年8月,承德市兩級法院包聯法官就地化解糾紛3062件,聯動化解土地糾紛808件,化解校園糾紛98件,特邀調解員委派調解成功49278件,委托調解成功3192件,創(chuàng)建無訟鄉(xiāng)村469個,全市一審民事糾紛案件數量比上一年度下降了24.43%,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加強科技賦能,豐富多元解紛的“工具箱”,實現“人員少跑路,數據多跑路”
“三個一”工作機制的初衷之一就是要讓老百姓能在“家門口”感受到司法服務的便捷高效,從而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幸福感。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發(fā)展,承德市兩級人民法院擁有了更加廣闊、豐富、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平臺。通過數字司法的應用,承德市兩級人民法院各項工作的效率顯著提升,司法服務能力水平不斷提高。為了更好地提升“三個一”機制成效,提升司法服務水平,承德市兩級人民法院將“著力提升‘三個一’工作數字化、信息化水平,著力打造智慧‘三個一’”作為工作重點。承德市兩級人民法院一方面,深入推進“冀時調”、人民法院在線訴訟服務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格,強化對特邀調解員“智慧法院”應用的培訓,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信息化建設向基層的傾斜力度,進一步擴大遠程視頻調節(jié)、遠程電子簽章等信息化平臺的覆蓋面,做到“讓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為此,承德市兩級法院全力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系統,將IP可視電話作為數據載體,實現排查預警、分流派單、遠程化解、司法確認、進展跟蹤、結果反饋、指導督辦等全流程在線辦理,切實能做到群眾訴求有人理、有人辦、及時辦。讓每個村的百姓把糾紛如同“報警”一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近年來,承德市兩級法院全面推進“冀時調”和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格,暢通線上糾紛受理渠道,將智慧法院建設融入基層治理體系。全市所有特邀調解員均在手機上安裝“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小程序,并由包聯法官進行應用培訓。2022年至2023年8月,全市法院網上調解案件11018件,網上立案18425件,跨域立案87件。為使特邀調解員能及時掌握更新的法律知識,承德中院定期組織法律指導和業(yè)務培訓。2022年至2023年8月,全市法院564名特邀調解員登錄“冀時調”平臺,調解糾紛9646件,調解成功7109件,調解員隊伍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法官工作站,調解員能夠運用人民法院數字化審判系統制作調解書,還能在農村、在社區(qū)現場電子簽單,讓群眾真正得到了溫馨便捷的司法服務。
此外,承德市兩級法庭還建立了訴訟服務中心或訴訟服務站,法庭直接立案、協助執(zhí)行,特邀調解員協助送達,就近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家門口”訴訟的便捷與高效。全市法院63個人民法庭均安裝遠程立案、視頻開庭等系統,為群眾提供智能化、一體化、協同化司法服務。2022年至2023年8月,全市基層法庭直接立案27212件,協助送達1959件,協助執(zhí)行1538件,網上開庭3294次,電子送達50917件,切實減輕了群眾訴累。承德市兩級法院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貫徹落實“訴源治理”“多元解紛”要求,推動形成“三個一”工作機制與“數智”治理合力,既豐富多元解紛“工具箱”,又構建了“三源共治”的最大“同心圓”,還讓矛盾糾紛前端化解駛入“多車道”“快車道”,真正實現為群眾解憂、幫法官減負、讓正義提速。
普法宣傳和經驗推廣齊頭并進,推進法治文明建設
“楓橋經驗”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生動實踐,經歷60年歲月而歷久彌新。承德市兩級法院建立的“三個一”工作機制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新時代“楓橋經驗”承德模式的積極探索,抓前端、治未病,全力推動人民法院工作力量下沉基層、為民服務深入基層、解決問題根植基層,依托法官工作室、工作站為宣傳陣地,以多元化、全媒體形式進行普法宣傳和“三個一”工作機制的經驗成果推廣。
發(fā)揮司法工匠精神,文化和宣傳融為一體,為“三個一”工作開辟文化宣傳陣地,持續(xù)推動“三個一”工作走深走實。為進一步總結“三個一”工作經驗,全方位展現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承德樣板,承德市兩級法院采用多元化手段,利用全媒體形式,打造出涵蓋沙畫、短視頻、宣傳片等72部形式多樣的文創(chuàng)產品。這些文創(chuàng)產品既能直觀、快捷地推廣普及“三個一”工作機制的經驗成果,也能進一步激發(fā)法官和特邀調解員兩支隊伍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熱情。同時,包聯法官和特約調解員相互配合,在司法服務和糾紛調解過程中形成了寶貴的經驗,為今后進一步推進“三個一”工作機制走深走實提供了借鑒。特別是,一些特邀調解員兢兢業(yè)業(yè)地將自己在參與案件調解過程中的典型案例、辦事方法、心得體會一一記錄下來,總結調解經驗和技巧,并編輯成冊,形成“三個一”工作交流材料,為訴前糾紛調解事業(yè)和“三個一”工作機制的深入推進留下了豐厚的資源。此外,承德市兩級人民法院還會就易發(fā)多發(fā)的典型案例、司法下沉基層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健全“三個一”工作機制的重點難點,進行課題調研,系統總結經驗成果,為進一步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夯實理論基礎。
做好“誰執(zhí)法誰普法”,以“三個一”工作機制為抓手,延伸普法宣傳陣地,擴大普法宣傳覆蓋面。以“一校一法官”為例,承德市兩級人民法院為持續(xù)推進“一校一法官”工作機制落地落實,以“法治副校長”為抓手,積極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由法治副校長講塞罕壩精神,講綠色理念,讓幼小心靈植入綠色基因。目前,全市各學校都設立了法官工作室。包聯法官與各校團委書記、少先隊輔導員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方式建立聯系,了解學校法治教育情況、學生特點等基礎信息,結合各校實際,制定了具有各學校特色的法治教育計劃。還針對部分校園內發(fā)生的糾紛,開展卓有成效的訴前矛盾化解工作,向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承德市兩級法院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平安校園建設提供了高質量司法服務和保障。
“三個一”工作機制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承德市兩級法院民事一審案件量和訴訟信訪案件增幅大幅下降,案件調解率大幅上升。承德市兩級法院將進一步發(fā)揮“三個一”工作機制效能,大力推進“‘三個一’+”工作開展,促進“三個一”與營商環(huán)境優(yōu)化、法治政府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等深度融合,推動“三個一”工作再上新臺階,描繪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承德畫卷。